首页 > 百家姓

[ sì ]

读音:sì

拼音:si

简繁:佀

五笔:WHNN

五行:暂无

部外:暂无

五笔:WHNN

笔画:7画

吉凶:暂无

仓颉:ORLR

结构:左右

郑码:NYVV

四角:27277

区位:暂无

统一码:4F40

异体字:似

英汉互译:resemble

笔顺:撇、竖、竖、横折、横、横折、横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886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内容来源于:www.9412.cn

起源

佀氏源于华夏八大古姓之一的姒(sì)氏,被姓氏专家称为国姓和人口极少的稀姓。佀音四,华夏八大古姓之一,始祖为大禹。是所载佀氏得姓由来已久,据《国语》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得姓者为十二人,分别以国名,地名,官职名等取姓,自者大禹佐陶唐,而治天下平水土导河洛封于夏。

据《国语》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得姓者为十二人,分别以国名,地名,官职名等取姓,自者大禹佐陶唐,而治天下平水土导河洛封于夏.当时居在河南荥阳泊水(古为泓水),取姓姒氏(禹姒文命),建者阳城(今河南登封),五帝相建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后迁斟灌(山东观城),传祚四百余年天于商汤封禹之后于祀,历六百年祀不绝,由商汤及周武文王都念大禹治水有功,不忍失禹裔仍封东楼公于祀,自东楼公至简公乃为楚惠王所灭,而其所幸存者亦畏避楚祸潜逃隐居,而不敢自付神禹之后,由五十五代孙行遂改女为人易为吕即佀,形虽异而音同,楚祸甚不得安居,于是逃陕西朝邑由帝王之裔流为庶民,秦火忽炽焚书坑儒佀氏大部又失。汉高祖崇儒重道,六十四代孙传好学深思极为搜剔,掇拾残篇断简之余而次复,绪虽云不辉而大禹相传之脉不绝,至唐黄巢之变及朱温兵争战伐,八十三代孙昌,返迁故里大名府清丰县乜庄。

现在河北省石家庄有佀姓。佀姓现有两大聚集地山东省郓城县、微山县(张楼乡、赵庙乡佀楼村、西平乡)和河南清丰县,菏泽市牡丹区有佀姓(人数较少,祖籍在郓城县薛店村),河南省濮阳县文留镇东邢屯村和清丰县乜庄村大部分人为佀姓。佀姓,主要在山东省郓城县佀楼村。山东省郓城县佀楼村的佀家祠堂,被列为山东省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闻喜县和宁武县也有一个佀姓聚集区。

一、

佀氏源于华夏八大古姓之一的姒(sì)氏,被姓氏专家称为国姓和人口极少的稀姓。佀音四,华夏八大古姓之一,始祖为大禹,是所载佀氏得姓由来已久。据《国语》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得姓者为十二人,分别以国名,地名,官职名等取姓,自者大禹佐陶唐,而治天下平水土导河洛封于夏。

二、

佀姓分布:河北石家庄、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佀姓起源:似本字。为姒姓所改。又,北魏时渴侯氏改为佀。

佀姓名人:

佀钟,明时郓城人,成化进士,历官御史巡盐两淮、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户部尚书。佀鸾,清顺治己亥年进士。

历史名人

佀姓古代名人

佀钟明朝,《明史·佀钟传》

佀钟明朝,字大器,郓城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御史,巡盐两淮。按浙江还,掌诸道章奏。汪直讽锺劾马文升,锺不可,被谮杖阙下。以都御史王越荐,擢大理寺丞,再迁右少卿。

郡望

姓氏源流

一、

佀氏源于华夏八大古姓之一的姒(sì)氏,被姓氏专家称为国姓和人口极少的稀姓。佀音四,华夏八大古姓之一,始祖为大禹,是所载佀氏得姓由来已久。据《国语》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得姓者为十二人,分别以国名,地名,官职名等取姓,自者大禹佐陶唐,而治天下平水土导河洛封于夏。

二、

佀姓分布:河北石家庄、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佀姓起源:似本字。为姒姓所改。又,北魏时渴侯氏改为佀。

佀姓名人:

佀钟,明时郓城人,成化进士,历官御史巡盐两淮、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户部尚书。佀鸾,清顺治己亥年进士。

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