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853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9412.cn
潜姓主要源自:芈姓。
潜姓潜姓起源一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古潜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潜国,是一个古老的诸侯国,故址在今湖北省江汉平原腹地的天门市潜江县、竟陵县、华容县一带,与强楚为邻。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古潜国在楚地,以地为氏。”后为楚国所吞灭。
潜国灭亡之后,其国贵族以及部分国人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潜氏,读音作qián(ㄑㄧㄢˊ)。
潜姓潜姓起源二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时期的灊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灊地,古地名,又作潜地,有灊山、灊水而名。春秋初期荆地归楚后,灊地为楚国邑城之一,其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十五公里一带。其地居人以邑为姓氏,称潜氏,读音作qián(ㄑㄧㄢˊ)。
明朝史学家张廷玉在《明史·地理志》终描述:“潜山府西北。元末废。洪武初复置。西北有灊山,亦曰天柱山,亦曰皖公山,即霍山也,皖水出焉,别流曰灊水,合流注大江。”其地名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所述潜山府即今安徽省潜山县。
潜姓潜姓起源三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灊水,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灊水,古河川名,又作潜水,春秋时期为古蜀国之地,其水源流在今四川省境内。上游分别为巴水、后江、中江、前江,诸水流至渠县会合后,始称为渠江,复向西南流至合川县,最终注入嘉陵江,全长四百八十公里。古语所谓“巴山蜀水”之水,就是指这条潜水。
潜水河流域孕育了勤劳勇敢的巴、蜀古人,自周武王姬发征服巴蜀之地后,其居人即有以这条河川为姓氏者,称潜氏,只有该支潜氏的姓氏读音作càn(ㄘㄢˋ)。
潜姓潜姓起源四
源于地名,出自五代时期后梁大臣钱佶,属于避难改姓为氏。钱佶,公元851~919年,字正臣,号野翁,彭城人(今江苏徐州铜山),《钱氏宗谱》排行昌九一。钱佶之父叫钱筹,字明睿,生于唐太和戊辰年二月,卒于唐成道壬午年,《钱氏宗谱》排行盛四五。唐哀帝李柷天佑四年(后梁太祖朱晃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农历4月,唐哀帝李拀被迫禅位于权臣、彭城人朱温,唐朝灭亡,朱温立国号为“梁”,史称后梁,都开封,改名朱晃,五代时期开始。当时钱佶仕于后梁,官至兵部尚书。
据史籍《五代史》的记载,后梁太祖朱晃为人阴险毒辣,不但滥杀前唐宗室及朝廷百官、殃及无辜者无数,而且对自己部下、功臣、兵卒等也同样不择手段。与梁太祖同为彭城人的钱佶,目睹其为人,深知朱晃为巩固帝位,必将诛杀功臣,争夺兵权。虽自己功绩卓著,也免不了梁太祖的诛杀。果然,朱晃称帝后,即在开平二年(公元908年)的农历4月15日,命钱佶前往湖南道任职。钱佶得知自己将在赴任途中要遭到后梁太祖的谋杀,遂于半途中举家投奔同族人钱镠控制的两浙地区,隐居于吴越钱王的属地临安于潜。
为不连累钱镠(liú),后来钱佶改姓氏“钱”为同音的潜氏,从此称潜佶。不久,潜佶又迁居至三县交界的清静之地,即浙江缙云壶镇左库。梁贞明五年(公元919年),潜佶卒,终年六十九岁,葬于缙云壶镇下潜,其墓至今尚存。
在潜佶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所改之姓为姓氏,称潜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qián(ㄑㄧㄢˊ)。
潜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七百四十三位,以临川、雁门为郡望。
今浙江省的金华市、丽水市缙云县、上虞市、建德市、桐庐县、杭州市余杭市、绍兴市嵊州县,湖北省的随州市、襄樊市,江西省的奉新县、靖安县,山西省的长治市,北京市,台湾省等地,均有潜氏族人分布。
临川郡:三国时期孙吴国置郡,其时辖地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西晋时期移治到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部一带地区。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贞观年间,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以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故称雁门关。
临川堂:以望立堂。
雁门堂:以望立堂。
一、潜(潛)qiá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江西之宜丰、奉新、永修,浙江之馀姚,福建之建宁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古潜国在楚地,以地为氏。望出临川、雁门。”宋代有潜有成,开封人,登科进士;又有潜时举,江陵人;明代有潜溟,永乐进士,成祖时呼为虎眼御史;又有潜儒,湖州府同知。
二、潜(潛)càn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以国名为姓氏。‘古潜国在楚地,以地为氏。’(《姓氏考略》)潜,又作灊,后为楚邑。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三十里。郡望:临川、雁门。宋有潜敷、潜说友。明有潜玉。”
三、潜(潛)
潜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潜姓起源:古潜国在楚地(故城在今安徽潜山),以地为氏。
潜姓名人:
潜起,宋时朝散大夫,江阴司户。
郡望:临州、雁门。
变化:亦作〔濳〕。
潜姓古代名人
潜敷宋朝,(生卒年待考),著名官吏、学者。曾主持南宋的农业经管,为著名史籍《省斋集》作跋。并著有《宝庆修复经界记》等农村经济管理文章。
潜说友南宋(公元1216~1277年),字君高,号赤壁子;贞溪塘头人。著名大臣。潜说友是南宋淳元年(公元1241年)进士。,宋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为两浙转运司判官。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升两浙转运副使,又任司农卿、知临安府。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升户部侍郎。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代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军府事。潜说友为官任内,凭借贾似道权势,甚傲慢,政事无所顾让。但潜说友才器宏大,凡宫壶财用、庙堂意向、民讼曲直、物价低昂等,皆在审度之内,且应付自如。潜说友曾疏浚西湖、修葺名胜、整修街道桥梁、开地凿井、建造府署、修建仓储等。后升端明殿学士,封缙云郡开国男,因误捕贾似道的私秫(家中管理粮食的人)被降调知平江府(今苏州)。宋德元年(公元1275年),元兵攻入建康(今江苏南京),取无锡。御使陈过等群起上书弹劾潜说友追随贾似道误国罪。议未决。到农历3月,元兵逼近平江,潜说友弃城逃遁。农历5月,贬知南安军事(今江西大余),抄没家产。不久,潜说友至福州投降元军。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农历2月,被元朝任为福州宣慰使,以王积翁为副。农历3月,为筹措军粮,王积翁以言激众,潜说友被元军大将李雄剖腹身死。潜说友曾编纂《咸淳临安志》一百卷(今仅存九十六卷),被收入《四库全书》。潜说友善书法,典籍《两浙金石志》中称其书法“吉光片羽,世所罕见”。
临川郡:三国时期孙吴国置郡,其时辖地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西晋时期移治到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部一带地区。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贞观年间,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以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故称雁门关。
临川堂:以望立堂。
雁门堂:以望立堂。
一、潜(潛)qiá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江西之宜丰、奉新、永修,浙江之馀姚,福建之建宁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古潜国在楚地,以地为氏。望出临川、雁门。”宋代有潜有成,开封人,登科进士;又有潜时举,江陵人;明代有潜溟,永乐进士,成祖时呼为虎眼御史;又有潜儒,湖州府同知。
二、潜(潛)càn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以国名为姓氏。‘古潜国在楚地,以地为氏。’(《姓氏考略》)潜,又作灊,后为楚邑。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三十里。郡望:临川、雁门。宋有潜敷、潜说友。明有潜玉。”
三、潜(潛)
潜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潜姓起源:古潜国在楚地(故城在今安徽潜山),以地为氏。
潜姓名人:
潜起,宋时朝散大夫,江阴司户。
郡望:临州、雁门。
变化:亦作〔濳〕。
一、潜(潛)qiá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江西之宜丰、奉新、永修,浙江之馀姚,福建之建宁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古潜国在楚地,以地为氏。望出临川、雁门。”宋代有潜有成,开封人,登科进士;又有潜时举,江陵人;明代有潜溟,永乐进士,成祖时呼为虎眼御史;又有潜儒,湖州府同知。
二、潜(潛)càn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以国名为姓氏。‘古潜国在楚地,以地为氏。’(《姓氏考略》)潜,又作灊,后为楚邑。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三十里。郡望:临川、雁门。宋有潜敷、潜说友。明有潜玉。”
三、潜(潛)
潜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潜姓起源:古潜国在楚地(故城在今安徽潜山),以地为氏。
潜姓名人:
潜起,宋时朝散大夫,江阴司户。
郡望:临州、雁门。
变化:亦作〔濳〕。
临川郡:三国时期孙吴国置郡,其时辖地在今天江西省南城县及抚州市一带。西晋时期移治到今江西省抚州市西部一带地区。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贞观年间,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以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故称雁门关。
临川堂:以望立堂。
雁门堂:以望立堂。
一、潜(潛)qiá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长治,江西之宜丰、奉新、永修,浙江之馀姚,福建之建宁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古潜国在楚地,以地为氏。望出临川、雁门。”宋代有潜有成,开封人,登科进士;又有潜时举,江陵人;明代有潜溟,永乐进士,成祖时呼为虎眼御史;又有潜儒,湖州府同知。
二、潜(潛)càn
《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以国名为姓氏。‘古潜国在楚地,以地为氏。’(《姓氏考略》)潜,又作灊,后为楚邑。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三十里。郡望:临川、雁门。宋有潜敷、潜说友。明有潜玉。”
三、潜(潛)
潜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潜姓起源:古潜国在楚地(故城在今安徽潜山),以地为氏。
潜姓名人:
潜起,宋时朝散大夫,江阴司户。
郡望:临州、雁门。
变化:亦作〔濳〕。
其他姓氏
[ 潜 ]字的同音字 - [ qian ]
[ 潜 ]的同部首字 - [ 氵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