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姓

[ péng ]

读音:péng

拼音:peng

简繁:朋

五笔:EEG

五行:水

部外:暂无

五笔:EEG

笔画:8画

吉凶:吉

仓颉:BB

结构:左右

郑码:QQVV

四角:77220

区位:3783

统一码:670B

异体字:倗

英汉互译:friend,pal,acquaintance

笔顺:撇、横折钩、横、横、撇、横折钩、横、横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829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内容来源于:www.9412.cn

起源

朋姓主要源自:姜姓。

单一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隰朋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奇姓通》记载:“朋姓,春秋时齐大夫隰朋之后,有朋水、朋山其人。按宋时有朋九万,编东坡乌台诗案。”齐前庄公姜赎有个孙子叫姜廖,在齐桓公姜小白执政时期(公元前685~前643年)被赐封于平原隰阴(今山东临邑)为大夫,称隰阴大夫,其后代子孙中分衍有隰氏、阴氏。齐桓公有一个得力的大夫隰朋,是姜购的曾孙、隰阴大夫姜廖之子。在周襄王姬郑元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以齐国公族身份晋升隰朋为大夫,同时奉管仲为宰相,得其助以成霸业。隰朋知识渊博,为人办事沉稳干练,很得齐桓公的赏识和其他大夫的尊敬。

齐桓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60年),隰朋跟随齐桓公、管仲率兵北伐孤竹国(今河北卢龙)、离支国(令支国,今河北迁安),经过半年多的征杀伐略,彻底征服了山戎与孤竹、离支。山戎献金(铜)表示归服,而孤竹国和离支国则从此灭亡。春往冬返。回国时行至山中,齐国大军竟一时寻不到水源,大家都非常着急。隰朋便对大家说:“不要慌,蚂蚁冬天居于山之阳面,夏天居于山之阴面,因为蚂蚁近水而居,顺着蚁穴挖下去,必能得到水。”于是,将士们便依隰朋的方法找蚁穴挖掘,果然得到了水源。在大军断了水源的严重关头,隰朋巧妙地借用蚂蚁的生存本性来探掘水源,将动物的自然性利用于人的特定目的,表现了他高超的智慧和才能。隰朋在后来曾承令出使于晋国,并率诸侯联军平定了晋国的内乱。隰朋的曾孙就是著名的齐国大夫隰鉏,在周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635年)齐后庄公姜光执政时期为上大夫。在隰朋的后裔子孙中,后来又分衍出了朋氏、鉏氏。所以,朋氏、隰氏、阴氏、鉏氏这四个姓氏属于同宗同源,皆为隰朋的后代。

朋氏族人中后有曾因避祸而躲入“北山”中者,为避难而改为崩氏、鹏氏两支。朋氏所分衍的崩氏一族在繁衍六代后,又回复为朋氏;而鹏氏一族则因“鹏之雄祥”的缘故,便一直传承“鹏氏”至今。不过,所谓“北山”之地到底何在,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朋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一千二百六十九位,多以庐郡、太湖为郡望,主要分布在今安徽省的安庆市,湖北省的十堰市郧西县,台湾省等地。

庐郡:即庐州、合肥,是古庐子国,又巢伯国。春秋时期,舒国及群舒诸国多在庐郡,汉朝以后曾是三国、东晋时期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一带地区。隋朝时期置为庐州,后改为庐江郡。唐朝时期复称庐州。元朝时期立为淮西总管府,后改庐州路。明朝初期立江淮行省于该郡,不久又改为庐州府。清朝时期属安徽省庐州府,辖庐江、巢湖等地。民国初期废黜府制,治所改为今合肥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合肥市为省会城市,成为安徽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于庐郡之地,合肥县志《八景说》一文中称赞:“山形单椒,秀泽不连,岭以自高。云:‘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欲卧。’唯其卧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昔人标此一端,以概三时也。岂雨后晴岚,霜余老色,反不敌堆盐眩海也哉!慧满禅师说法时,渊济龙神来看天女雨花,师识之,与之砚汁以润此一方民。杨行密在淮南时,披荆剪草作行宫于此,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杨吴之宫阙何存?唯有雪色不随世代迁改。年年一来,使滕六捉笔,白描淡写,为山头一?老发也。彼仇池、蛾眉不得称胜矣。”

太湖县:西汉时期为湖陵邑地,属庐江郡。东汉时省湖陵,入皖县。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立太湖左县,属晋熙郡。上古以右为尊,卑者为“左”。南朝宋、齐时,称南方蛮族为“蛮左”,蛮地之县为“左县”。太湖左县,即由来于此。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立龙安郡,领太湖左县和东陈县(今小池镇后河村)。南朝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废龙安郡及东陈县,独存太湖左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郡置州,晋熙郡改名熙州,太湖左县改名晋熙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晋熙县复名太湖县,去“左”字,属同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县地置青城、荆阳二县,三年后废青城并入荆阳,再一年又废荆阳为太湖,属舒州,县名沿用至今。南宋及明、清诸朝,太湖属安庆府。民国时期,属安徽省安庆道、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安庆专区。1949年3月,太湖解放,初属皖北行政公署安庆专区,后属安徽省安庆专区,现隶属安庆市。太湖县治,据《皇明一统志》载,原“居万山,有大湖、小湖”,即今大湖河、小湖河一带,已为花亭湖淹没区。《太平寰宇记》载:“元嘉未年,以县居山 移就平原,去旧县三十八里”,县治从此迁到“四面河水回环,群山拱揖”的晋熙镇老城所在地。

庐江堂:以望立堂。

太湖堂:以望立堂。

一、pé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获鹿、辛集,山东之平度、昌乐,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广西之灌阳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据《姓考》注云:“齐大夫隰朋之后。”隰朋,桓公时人,助管仲相桓公,为公族大夫。故此以名为氏,系出姜姓。宋代有朋水,安远知县;又有朋山,德化知县。

二、

朋姓分布:浙江义乌、安徽淮南、河北隆化、四川武胜、山东新泰、河南淮阴、江苏启东、台湾台北、台东等地均有此姓。

朋姓起源:

1、春秋时齐大夫隰朋之后,见《姓考》。

2、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七十之妻为朋氏。此系清满洲人姓。

朋姓名人:

朋水,宋时永嘉人,淳祐间任安远知县。

历史名人

朋姓近代名人

朋发亢清朝,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因避饥荒,率妻儿老小从安徽太湖辗转来到湖北郧西上津一带,后子孙后代又分迁关防乡一带。是为湖北郧西朋氏始迁祖。

郡望

庐郡:即庐州、合肥,是古庐子国,又巢伯国。春秋时期,舒国及群舒诸国多在庐郡,汉朝以后曾是三国、东晋时期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一带地区。隋朝时期置为庐州,后改为庐江郡。唐朝时期复称庐州。元朝时期立为淮西总管府,后改庐州路。明朝初期立江淮行省于该郡,不久又改为庐州府。清朝时期属安徽省庐州府,辖庐江、巢湖等地。民国初期废黜府制,治所改为今合肥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合肥市为省会城市,成为安徽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于庐郡之地,合肥县志《八景说》一文中称赞:“山形单椒,秀泽不连,岭以自高。云:‘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欲卧。’唯其卧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昔人标此一端,以概三时也。岂雨后晴岚,霜余老色,反不敌堆盐眩海也哉!慧满禅师说法时,渊济龙神来看天女雨花,师识之,与之砚汁以润此一方民。杨行密在淮南时,披荆剪草作行宫于此,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杨吴之宫阙何存?唯有雪色不随世代迁改。年年一来,使滕六捉笔,白描淡写,为山头一?老发也。彼仇池、蛾眉不得称胜矣。”

太湖县:西汉时期为湖陵邑地,属庐江郡。东汉时省湖陵,入皖县。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立太湖左县,属晋熙郡。上古以右为尊,卑者为“左”。南朝宋、齐时,称南方蛮族为“蛮左”,蛮地之县为“左县”。太湖左县,即由来于此。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立龙安郡,领太湖左县和东陈县(今小池镇后河村)。南朝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废龙安郡及东陈县,独存太湖左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郡置州,晋熙郡改名熙州,太湖左县改名晋熙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晋熙县复名太湖县,去“左”字,属同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县地置青城、荆阳二县,三年后废青城并入荆阳,再一年又废荆阳为太湖,属舒州,县名沿用至今。南宋及明、清诸朝,太湖属安庆府。民国时期,属安徽省安庆道、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安庆专区。1949年3月,太湖解放,初属皖北行政公署安庆专区,后属安徽省安庆专区,现隶属安庆市。太湖县治,据《皇明一统志》载,原“居万山,有大湖、小湖”,即今大湖河、小湖河一带,已为花亭湖淹没区。《太平寰宇记》载:“元嘉未年,以县居山 移就平原,去旧县三十八里”,县治从此迁到“四面河水回环,群山拱揖”的晋熙镇老城所在地。

庐江堂:以望立堂。

太湖堂:以望立堂。

一、pé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获鹿、辛集,山东之平度、昌乐,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广西之灌阳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据《姓考》注云:“齐大夫隰朋之后。”隰朋,桓公时人,助管仲相桓公,为公族大夫。故此以名为氏,系出姜姓。宋代有朋水,安远知县;又有朋山,德化知县。

二、

朋姓分布:浙江义乌、安徽淮南、河北隆化、四川武胜、山东新泰、河南淮阴、江苏启东、台湾台北、台东等地均有此姓。

朋姓起源:

1、春秋时齐大夫隰朋之后,见《姓考》。

2、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七十之妻为朋氏。此系清满洲人姓。

朋姓名人:

朋水,宋时永嘉人,淳祐间任安远知县。

姓氏源流

一、pé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获鹿、辛集,山东之平度、昌乐,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广西之灌阳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据《姓考》注云:“齐大夫隰朋之后。”隰朋,桓公时人,助管仲相桓公,为公族大夫。故此以名为氏,系出姜姓。宋代有朋水,安远知县;又有朋山,德化知县。

二、

朋姓分布:浙江义乌、安徽淮南、河北隆化、四川武胜、山东新泰、河南淮阴、江苏启东、台湾台北、台东等地均有此姓。

朋姓起源:

1、春秋时齐大夫隰朋之后,见《姓考》。

2、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七十之妻为朋氏。此系清满洲人姓。

朋姓名人:

朋水,宋时永嘉人,淳祐间任安远知县。

堂号

庐郡:即庐州、合肥,是古庐子国,又巢伯国。春秋时期,舒国及群舒诸国多在庐郡,汉朝以后曾是三国、东晋时期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一带地区。隋朝时期置为庐州,后改为庐江郡。唐朝时期复称庐州。元朝时期立为淮西总管府,后改庐州路。明朝初期立江淮行省于该郡,不久又改为庐州府。清朝时期属安徽省庐州府,辖庐江、巢湖等地。民国初期废黜府制,治所改为今合肥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合肥市为省会城市,成为安徽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对于庐郡之地,合肥县志《八景说》一文中称赞:“山形单椒,秀泽不连,岭以自高。云:‘春山艳冶如笑,夏山苍翠欲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欲卧。’唯其卧也,故雪霁神开,跃然有起色矣。昔人标此一端,以概三时也。岂雨后晴岚,霜余老色,反不敌堆盐眩海也哉!慧满禅师说法时,渊济龙神来看天女雨花,师识之,与之砚汁以润此一方民。杨行密在淮南时,披荆剪草作行宫于此,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墨雨安在?杨吴之宫阙何存?唯有雪色不随世代迁改。年年一来,使滕六捉笔,白描淡写,为山头一?老发也。彼仇池、蛾眉不得称胜矣。”

太湖县:西汉时期为湖陵邑地,属庐江郡。东汉时省湖陵,入皖县。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立太湖左县,属晋熙郡。上古以右为尊,卑者为“左”。南朝宋、齐时,称南方蛮族为“蛮左”,蛮地之县为“左县”。太湖左县,即由来于此。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立龙安郡,领太湖左县和东陈县(今小池镇后河村)。南朝陈太建五年(公元573年)废龙安郡及东陈县,独存太湖左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郡置州,晋熙郡改名熙州,太湖左县改名晋熙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晋熙县复名太湖县,去“左”字,属同安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县地置青城、荆阳二县,三年后废青城并入荆阳,再一年又废荆阳为太湖,属舒州,县名沿用至今。南宋及明、清诸朝,太湖属安庆府。民国时期,属安徽省安庆道、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安庆专区。1949年3月,太湖解放,初属皖北行政公署安庆专区,后属安徽省安庆专区,现隶属安庆市。太湖县治,据《皇明一统志》载,原“居万山,有大湖、小湖”,即今大湖河、小湖河一带,已为花亭湖淹没区。《太平寰宇记》载:“元嘉未年,以县居山 移就平原,去旧县三十八里”,县治从此迁到“四面河水回环,群山拱揖”的晋熙镇老城所在地。

庐江堂:以望立堂。

太湖堂:以望立堂。

一、pé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获鹿、辛集,山东之平度、昌乐,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广西之灌阳等地均有分布。《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姓氏考略》据《姓考》注云:“齐大夫隰朋之后。”隰朋,桓公时人,助管仲相桓公,为公族大夫。故此以名为氏,系出姜姓。宋代有朋水,安远知县;又有朋山,德化知县。

二、

朋姓分布:浙江义乌、安徽淮南、河北隆化、四川武胜、山东新泰、河南淮阴、江苏启东、台湾台北、台东等地均有此姓。

朋姓起源:

1、春秋时齐大夫隰朋之后,见《姓考》。

2、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七十之妻为朋氏。此系清满洲人姓。

朋姓名人:

朋水,宋时永嘉人,淳祐间任安远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