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姓

[ lěng ]

读音:lěng

拼音:leng

简繁:冷

五笔:UWYC

五行:暂无

部外:暂无

五笔:UWGB

笔画:7画

吉凶:吉

仓颉:IMOII

结构:左右

郑码:TDOW

四角:38132

区位:3268

统一码:51B7

异体字:?,冷

英汉互译:cold,cool,lonely

笔顺:点、提、撇、捺、点、横撇/横钩、点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082018年2014年
2013年2112007年2006年246
1995年2541987年2551982年266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77

内容来源于:www.9412.cn

起源

冷姓主要源自:姬姓。

源于上古

以技艺为姓,是泠氏所改。相传黄帝有一个乐官叫做泠伦,是中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黄帝让他制定音律,他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道昆仑山北,才在山后发现了一种适宜于做律管的竹子,他采伐了一些笔直而且厚薄均匀的竹子,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长的管,将它吹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然后按比例制作了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管,带到昆仑山下,根据凤凰的叫声来进行矫正。

据说,公凤凰能叫出六种声音,雌凤凰能叫出另外六种声音。这十二种声音正好与他制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声音相同。泠伦将十二乐律的奇数音叫做“律”,偶数各音叫做“吕”。和起来就叫做律吕。十二律正好是一个八度的音程。接着泠伦又制作了是二口编钟,使他们同宫、商、角、征、羽相配合。这些完成以后,便于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当太阳出现于奎方位的时候,由泠伦指挥,演出一场盛大的乐舞,乐舞的名字叫《咸池》,并赐他以名为姓,称为泠氏。

泠又写做伶,所以世世代代的掌管宫廷音乐的人称为“伶人”,后来又成为演员的名称。泠伦的后代子孙称为泠氏,后来写错,误传为冷,成为冷氏。

出自姬姓

1、是春秋时期卫国开国君主康叔的后代,是一个用封地作为姓氏的姓。康叔名封,开始被封于康,所以历史上也有将他称为康叔封的。武庚叛乱被平反以后,周国公把原来商朝的土地封给他,建立卫国。康叔的后代有被封于冷水的,他们用封地作为姓氏,称为冷氏。

2、出自西周时期王室大夫泠州鸠,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泠州氏,左传周泠州鸠之后。

泠州鸠,是西周时期王室的大夫,他的后裔子孙以先名字为姓氏,称泠州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泠氏、州氏,其泠氏后有称冷氏者,世代相传。

出自少数民族中有冷姓

宋代羌族、现代苗族、土家族、彝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均有冷姓。

源于蒙古族

出自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辉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辉特氏,是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辉特部族人的姓氏,以部为氏,包括伊克明安氏,青海辉特部扎萨克图汗部厄鲁特一旗都以此为氏,世居准噶尔地区(今新疆准噶尔盆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Ikminga Hala。

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博尔津氏,亦称波罗军氏,满语为Borjin Hala,汉义“波浪”,世居阿布海克勒伦(今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所冠汉姓为冷氏。

该支冷氏的鼻为博尔津·色冷,后金政权建立初期率部归附佟·努尔哈赤,授二等轻车都尉,为满洲正白旗佐领,其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有以先名字末音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冷氏,世代相传。

两汉之际:

冷姓人在今河南新蔡、陕西西安一带形成大的聚落。

西汉末鸿嘉元年冷广被封为驷望忠侯,食邑一千八百户,冷广死后,其子冷何齐承袭,到新莽时失去爵位,子孙在今陕西西安附近散居开来。

隋唐时期:

冷姓除继续繁衍于陕西、河南、浙江外,还在今北方之山西、河北、山东,南方之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份定居。

宋元时期:

冷姓居住地进一步扩大,今福建、广东、广西均有冷姓人入迁。

明末满清屠川:

致川地冷姓避居云贵,此后的湖广填四川,又使两湖之冷姓入迁今四川、重庆。

源于上古

以技艺为姓,是泠氏所改。相传黄帝有一个乐官叫做泠伦,是中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黄帝让他制定音律,他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道昆仑山北,才在山后发现了一种适宜于做律管的竹子,他采伐了一些笔直而且厚薄均匀的竹子,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长的管,将它吹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然后按比例制作了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管,带到昆仑山下,根据凤凰的叫声来进行矫正。

据说,公凤凰能叫出六种声音,雌凤凰能叫出另外六种声音。这十二种声音正好与他制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声音相同。泠伦将十二乐律的奇数音叫做“律”,偶数各音叫做“吕”。和起来就叫做律吕。十二律正好是一个八度的音程。接着泠伦又制作了是二口编钟,使他们同宫、商、角、征、羽相配合。这些完成以后,便于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当太阳出现于奎方位的时候,由泠伦指挥,演出一场盛大的乐舞,乐舞的名字叫《咸池》,并赐他以名为姓,称为泠氏。

泠又写做伶,所以世世代代的掌管宫廷音乐的人称为“伶人”,后来又成为演员的名称。泠伦的后代子孙称为泠氏,后来写错,误传为冷,成为冷氏。

出自姬姓

1、是春秋时期卫国开国君主康叔的后代,是一个用封地作为姓氏的姓。康叔名封,开始被封于康,所以历史上也有将他称为康叔封的。武庚叛乱被平反以后,周国公把原来商朝的土地封给他,建立卫国。康叔的后代有被封于冷水的,他们用封地作为姓氏,称为冷氏。

2、出自西周时期王室大夫泠州鸠,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泠州氏,左传周泠州鸠之后。

泠州鸠,是西周时期王室的大夫,他的后裔子孙以先名字为姓氏,称泠州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泠氏、州氏,其泠氏后有称冷氏者,世代相传。

出自少数民族中有冷姓

宋代羌族、现代苗族、土家族、彝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均有冷姓。

源于蒙古族

出自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辉特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古族辉特氏,是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辉特部族人的姓氏,以部为氏,包括伊克明安氏,青海辉特部扎萨克图汗部厄鲁特一旗都以此为氏,世居准噶尔地区(今新疆准噶尔盆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Ikminga Hala。

源于满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博尔津氏,亦称波罗军氏,满语为Borjin Hala,汉义“波浪”,世居阿布海克勒伦(今内蒙古克鲁伦河流域),所冠汉姓为冷氏。

该支冷氏的鼻为博尔津·色冷,后金政权建立初期率部归附佟·努尔哈赤,授二等轻车都尉,为满洲正白旗佐领,其后裔子孙在清朝中叶,有以先名字末音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冷氏,世代相传。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新蔡郡:古代吕国的地盘。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也称为新蔡。汉朝设置新蔡县。隋代改名为蔡州。在当代的河南省新蔡县。

临安郡:古县名。秦代余杭县地。晋武帝时改为临安。即当代的浙江省杭州市。

化民堂:宋朝的时候冷世光和冷世修都是进士,都任县令。世光弹劾大臣,无所顾忌。被升为殿中御使,人称“冷面御使”。世修注重教化。有兄弟互相起诉,使修教育他们说:“骨肉相争不是好事,如果我把你们其中一个法办了,就会永远不得团圆的。”兄弟感激的回家了。在他的感化下,百姓和好相处,互相谦让,安居乐业。世修被升迁为和州通判。

一、lě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乐亭,山西之太原,山东之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福建之清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藏族、布依族、达斡尔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康叔后有冷氏。”则此当系出姬姓。

2、又引《山堂肆考》云:“古伶伦之后,音讹为冷。”郑樵亦云:“冷氏,即泠氏,又有作上音者。”乃“以古人名为氏”。望出新蔡、临安。南燕有冷平,临淄人;唐代有冷朝阳;宋代有冷世光,常州人,殿中侍御史;明代有冷谦,太常协律郎;清代有冷士嵋。

二、

冷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湖南、四川、辽宁等省多此姓,三省冷姓约占全国汉族冷姓人口71%。

冷姓起源:

1、春秋时周武王弟卫康叔之后有冷氏,见《路史》。

2、相传黄帝时典乐官伶伦(亦作泠伦)之后,原音零(Líng),后转为冷氏。

3、彝、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冷姓名人:

冷宏,汉时尚书令。

郡望:新蔡、临安。

三、

冷姓起源:泠伦氏之后。亦即泠氏,后讹为冷。故冷姓有Líng、Lěng二音,而分为两个姓。

历史名人

冷姓古代名人

冷宏东汉,东汉,尚书侍郎。

冷寿光东汉末年,东汉末三国时期,因为后者有一套独特的健身方法,而享寿一百五六十岁,最后死于江陵,冷寿光当为较早徙居江南的冷姓人。

冷丰西汉,河南人。著名西汉山东淄川太守。

冷耳西汉(公元前?—前190年),江苏人。著名西汉下相严侯。

冷道东晋,字安义。著名东晋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南徐州刺史。

冷济光诗人。

冷曦明朝,字景炀,新易人。明朝洪武年间御史。刚直不阿,弹劾了一些有权势的高官,震动了当时的朝廷上下。人称“冷铁面”。

冷谦明朝,字启敬,道号龙阳子。明朝时期武林人。洪武初年的时候,因为擅长于音律而被任命为太常协律郎。元朝末年的时候他以近百岁,在看过李将军作画后很感兴趣,于是学画。永乐年间出去远游,后来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冷融晚清民国,字杰生,四川大邑人。清朝光绪二十一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经济科。民国十三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32年担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达十余年之久。1934年任西康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43年,在从重庆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结业返回西康的途中被击毙。时年48岁。

冷枚清朝,清代画家,字吉臣,胶州人。擅长于画人物,尤其精通画仕女。

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苏省人。江苏水陆警备司令,曾任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大总统孙中山授予中将军衔。历任江苏临时参议院长,江苏副省长,江苏政协副主席,民建江苏主任等,在南京逝世。

冷欣(1900-1987),陆军中将,原陆军参谋长,黄埔一期,江苏人,台北死。

冷宽海军中将,原海军副政委兼纪委书记,后任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等,河北人。

冷克陆军少将,组长,辽沈战役被俘虏,辽宁人。

冷世光宋朝,字宾王,宋朝时期常熟人,绍兴进士,曾经担任过宁国、龙游等县知县。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很赏识他,经常委他以重任。后来做过监察御史、中侍御史。他为官清廉公正,为了正义,不惜得罪高官重权,当时的人称之为冷面御史。著有《奏议弹章》、《东堂类稿》等书。

冷苞东汉末年,益州州牧刘璋的属下将领。

冷歧晖清朝,江苏苏州府嘉定县人,清朝雍正时举人。歷福建建安县知县。雍正八年接替唐孝本担任臺湾府臺湾县知县。

冷震金清朝,江苏上元人,清朝乾隆时举人,乾隆四十六年,接台湾府诸罗县知县一职。乾隆四十八年,因坐视漳泉械斗遭革职查办。

冷天禄清朝,嘉庆年间四川省东乡农民起义首领,东乡(今宜汉)人。嘉庆元年(1796年),他率众起义,四年后,在岳池的激战中,中箭牺牲。

郡望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新蔡郡:古代吕国的地盘。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也称为新蔡。汉朝设置新蔡县。隋代改名为蔡州。在当代的河南省新蔡县。

临安郡:古县名。秦代余杭县地。晋武帝时改为临安。即当代的浙江省杭州市。

化民堂:宋朝的时候冷世光和冷世修都是进士,都任县令。世光弹劾大臣,无所顾忌。被升为殿中御使,人称“冷面御使”。世修注重教化。有兄弟互相起诉,使修教育他们说:“骨肉相争不是好事,如果我把你们其中一个法办了,就会永远不得团圆的。”兄弟感激的回家了。在他的感化下,百姓和好相处,互相谦让,安居乐业。世修被升迁为和州通判。

一、lě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乐亭,山西之太原,山东之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福建之清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藏族、布依族、达斡尔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康叔后有冷氏。”则此当系出姬姓。

2、又引《山堂肆考》云:“古伶伦之后,音讹为冷。”郑樵亦云:“冷氏,即泠氏,又有作上音者。”乃“以古人名为氏”。望出新蔡、临安。南燕有冷平,临淄人;唐代有冷朝阳;宋代有冷世光,常州人,殿中侍御史;明代有冷谦,太常协律郎;清代有冷士嵋。

二、

冷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湖南、四川、辽宁等省多此姓,三省冷姓约占全国汉族冷姓人口71%。

冷姓起源:

1、春秋时周武王弟卫康叔之后有冷氏,见《路史》。

2、相传黄帝时典乐官伶伦(亦作泠伦)之后,原音零(Líng),后转为冷氏。

3、彝、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冷姓名人:

冷宏,汉时尚书令。

郡望:新蔡、临安。

三、

冷姓起源:泠伦氏之后。亦即泠氏,后讹为冷。故冷姓有Líng、Lěng二音,而分为两个姓。

姓氏源流

一、lě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乐亭,山西之太原,山东之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福建之清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藏族、布依族、达斡尔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康叔后有冷氏。”则此当系出姬姓。

2、又引《山堂肆考》云:“古伶伦之后,音讹为冷。”郑樵亦云:“冷氏,即泠氏,又有作上音者。”乃“以古人名为氏”。望出新蔡、临安。南燕有冷平,临淄人;唐代有冷朝阳;宋代有冷世光,常州人,殿中侍御史;明代有冷谦,太常协律郎;清代有冷士嵋。

二、

冷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湖南、四川、辽宁等省多此姓,三省冷姓约占全国汉族冷姓人口71%。

冷姓起源:

1、春秋时周武王弟卫康叔之后有冷氏,见《路史》。

2、相传黄帝时典乐官伶伦(亦作泠伦)之后,原音零(Líng),后转为冷氏。

3、彝、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冷姓名人:

冷宏,汉时尚书令。

郡望:新蔡、临安。

三、

冷姓起源:泠伦氏之后。亦即泠氏,后讹为冷。故冷姓有Líng、Lěng二音,而分为两个姓。

堂号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新蔡郡:古代吕国的地盘。春秋时期蔡平侯从上蔡迁都到下蔡,也称为新蔡。汉朝设置新蔡县。隋代改名为蔡州。在当代的河南省新蔡县。

临安郡:古县名。秦代余杭县地。晋武帝时改为临安。即当代的浙江省杭州市。

化民堂:宋朝的时候冷世光和冷世修都是进士,都任县令。世光弹劾大臣,无所顾忌。被升为殿中御使,人称“冷面御使”。世修注重教化。有兄弟互相起诉,使修教育他们说:“骨肉相争不是好事,如果我把你们其中一个法办了,就会永远不得团圆的。”兄弟感激的回家了。在他的感化下,百姓和好相处,互相谦让,安居乐业。世修被升迁为和州通判。

一、lěng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乐亭,山西之太原,山东之龙口、平邑,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福建之清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邱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藏族、布依族、达斡尔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康叔后有冷氏。”则此当系出姬姓。

2、又引《山堂肆考》云:“古伶伦之后,音讹为冷。”郑樵亦云:“冷氏,即泠氏,又有作上音者。”乃“以古人名为氏”。望出新蔡、临安。南燕有冷平,临淄人;唐代有冷朝阳;宋代有冷世光,常州人,殿中侍御史;明代有冷谦,太常协律郎;清代有冷士嵋。

二、

冷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湖南、四川、辽宁等省多此姓,三省冷姓约占全国汉族冷姓人口71%。

冷姓起源:

1、春秋时周武王弟卫康叔之后有冷氏,见《路史》。

2、相传黄帝时典乐官伶伦(亦作泠伦)之后,原音零(Líng),后转为冷氏。

3、彝、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冷姓名人:

冷宏,汉时尚书令。

郡望:新蔡、临安。

三、

冷姓起源:泠伦氏之后。亦即泠氏,后讹为冷。故冷姓有Líng、Lěng二音,而分为两个姓。

[ 冷 ]字的同音字 - [ l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