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ì,kuài ]
读音:kuì,kuài
拼音:kui,kuai
简繁:蕢
五笔:AKHM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AKHM
笔画:12画
吉凶:暂无
仓颉:TLMO
结构:上下
郑码:EJAL
四角:44802
区位:6162
统一码:8489
异体字:蕢,䕚,?,?,?,?
英汉互译:edible amaranth,straw basket
笔顺:横、竖、竖、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撇、点
笔顺演示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1299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9412.cn
蒉,音kuì。据《山海经》载,相传在尧舜时代,我国黄河流域连续发生特大洪水,“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夏族首领鲧主持治水。鲧采用“堙障”办法,修筑堤坝围堵洪水。“堙障”之法,“蒉”为所需——蒉,即用来盛土的草包也。期间,鲧的一位手下,专门负责征集筑坝用的草包,后被赐姓为“蒉”。
浙江省发源地原宁波市镇海县大石门村后蒉。宁波话该姓读法为JV,发音为局。
浙江省海盐县境内有蒉姓5-6百人。
一、蒉(蕢)kuǎi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注“蒯”云:“晋大夫蒯得之后,又有蒉氏,同音。”《姓氏考略》据《古今姓氏书辨证》亦注:“与‘蒯’同音,即蒯氏。今临海有此姓。”春秋时鲁有蒉尚。一音kuì,亦姓。
二、蒉(蕢)kuì
现行罕见姓氏。今浙江之余姚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去声”部。《姓氏考略》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与‘蒯’同音。即蒯氏。今临海有此姓。”《汉语大字典》音kuài。周代有蒉尚,鲁人;明代有蒉端,汀州巡检。
三、蒉(蕢)
蒉姓分布:上海嘉定、浙江余姚、普陀、台湾高雄、台北、桃园等地均有此姓。
蒉姓起源:见《古今姓氏书辨证》。一说,与蒯同。
蒉姓名人:
蒉尚,春秋时鲁人。蒉桓,明时上元人,任典史。
郡望:东鲁。
一、蒉(蕢)kuǎi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注“蒯”云:“晋大夫蒯得之后,又有蒉氏,同音。”《姓氏考略》据《古今姓氏书辨证》亦注:“与‘蒯’同音,即蒯氏。今临海有此姓。”春秋时鲁有蒉尚。一音kuì,亦姓。
二、蒉(蕢)kuì
现行罕见姓氏。今浙江之余姚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去声”部。《姓氏考略》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与‘蒯’同音。即蒯氏。今临海有此姓。”《汉语大字典》音kuài。周代有蒉尚,鲁人;明代有蒉端,汀州巡检。
三、蒉(蕢)
蒉姓分布:上海嘉定、浙江余姚、普陀、台湾高雄、台北、桃园等地均有此姓。
蒉姓起源:见《古今姓氏书辨证》。一说,与蒯同。
蒉姓名人:
蒉尚,春秋时鲁人。蒉桓,明时上元人,任典史。
郡望:东鲁。
其他姓氏
[ 蒉 ]字的同音字 - [ kui,kuai ]
[ 蒉 ]的同部首字 - [ 艹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