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jìng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428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389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169 |
内容来源于:www.9412.cn
经姓主要源自:姬姓、嬴姓、芈姓。
经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王室大夫经侯,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有关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的周王室有个卿士被封于经邑,因此史称经侯。古经邑之所在,就是今河南省的洛阳市一带,著名东汉科学家张衡在《东京赋》描写洛阳的天文气候特征时就说:“洛阳,昔先王之经邑也。其掩观九隩,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春秋末期一度地处魏国。不过也有学者说经邑在今河北省的大城县,这有待进一步考证。
在经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经氏,世代相传至今。
经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郑武公小儿子共叔段的封地京,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春秋时期,姬叔段被封于京(今河南荥阳),简称京叔段,他的子孙中有以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京氏。姬叔段是郑武公姬滑突的次子,其母武姜厌恶长子姬寤生,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姬叔段为太子,郑武公未同意。
在京叔段的京氏后裔子孙中,有因此事件避难改以同音字“经”为姓氏者,世代称经氏至今。
经姓起源三
源于嬴姓,出自汉朝时期易学大师京房,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汉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易学、音律学者叫李京房,他崇尚易学,自称精通五行天地之律,因此“推律自定为京”,遂以“京”为姓氏,充分表明了他对易学的赤诚迷恋。在汉元帝刘奭执政时期(公元前48~前33年),京房以《易》干政,他把灾异与政治相联系,试图以这种方式向汉元帝刘奭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臣石显,被中书令石显罗织了一大堆罪名,投入监狱,后在狱中凄惨死去。
京房的后裔子孙及族人为了避免灾祸而纷纷迁逃,遂取“京”的同音字“经”作为姓氏,改京氏为经氏,世代相传至今。
经姓起源四
源于芈姓,出自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父刘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的族父(叔叔)之字叫经孙,在东汉王朝建立后,被汉光武帝敕封为泗水王,封地在泗(今安徽濉溪),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字号为姓氏者,称经孙氏,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多省文简化为单姓经氏、孙氏,世代相传至今。
经姓起源五
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鄂温克族布喇穆氏,亦称博拉木氏、比渣穆氏、卜拉木氏,世居黑龙江汉古河(今黑龙江中下游)、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后有鄂伦春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lamu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布喇穆氏多冠汉姓为经氏、卜氏、蔡氏等。
经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六十九位门阀。
经姓起源,据《姓氏考略》载:“望出平阳”;《郡望百家姓》载:“望出荥阳郡”。平阳,三国时分河东郡一部分建置,相当于现在山西临汾一带。荥阳,三国时分河南郡一部分置,相当于现在河南郑州一带。由此可见,这两个地方是经姓的主要发祥地,并长期居住在这里。直到宋代以后,随着宋室南迁及战乱等原因,才开始向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迁徙,并逐步遍布全国各地。
如今经姓虽然人数不多,但分布极广,西到四川、重庆,北到内蒙古,东北到黑龙江、辽宁,东到浙江、福建、江苏、山东,南到广西以及中部地区的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份都有经姓族人居住。目前经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今浙江省的绍兴市上虞县、金华市,安徽省的合肥市,江苏省的扬州市宝应县、江都市、句容县、徐州市、溧水县、镇江市宝埝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全州县、永福县,柳州的鹿寨县、来宾市兴宾区,上海市,北京市,吉林省的四平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吉林省的吉林市,河北省的辛集,河南省的开封市,山西省大同市,河北省张家口市等地,均有经氏族人分布。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荥阳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赐宴堂: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经济的人是乡中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而且是乡中年纪最大的人。明太祖因为这个专门请他吃饭,并且勉励他:“教训子孙孝敬父亲。尊敬长上,友爱兄弟,勤于生产,节约开支。”
欲仁堂:浙江上虞驿亭。
一、经(經)jī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上海之松江,辽宁之清原,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太原、长治,广西之灌阳、荔浦,四川之通江、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魏有经侯(见《姓苑》),经氏当为其后。望出平阳。”晋代有经旷;明代有经·纬纶,举人;又有经秀,南康知县;清代有经腾凤,顺治丁酉举人。
二、经(經)
经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经姓起源:
1、春秋时郑公子京叔之后有京氏,汉时京房子孙避仇改为经氏。
2、战国时魏经侯之后。亦见《姓苑》。
3、清满洲正蓝旗中有经氏。
4、蒙古族姓。
经姓名人:
经旷,晋太元时人。
郡望:范阳、平阳、荥阳。
经姓古代名人
经承辅明朝,字兰谷,明朝江都人。明朝文士,个性温文稿儒雅,品格高尚,孝行很好。少年时父丧,为孝敬母亲,一辈子不做官。隐居于平山之麓,与世隔绝,以田园自居,栽梅种竹,耕读教育孩子,并抚养弟弟长大成人,年七十无疾而终。
经文岱清朝,将领,清末咸丰年间带兵打仗而载入史册。
经元善清朝时期,号莲珊。家中很富裕,性情善良,喜欢施舍别人。光绪八、九年的时候,直隶发生水灾。他从上海来到天津从事救济活动,募款达几百万。先后获得清朝奖励十几次。胜宣怀督班电报的时候,他加入30万两股。不久就被任命为上海电报局总办。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在上海首先创办了女学堂。光绪二十六年1月,慈禧太后想废黜光绪帝,遭到各地地方巡抚的反对。经元善以候选知府的身份联合维新人士蔡元培、黄炎培等人,一共1231人签名上书总理衙门,要求清朝放弃这种打算。清朝廷于是按以“叛逆”的罪名,下令将其逮捕。他逃亡澳门,请政府于是向澳门总督交涉,要求引渡。葡萄牙总督于是将他软禁于澳门大炮台。因为各方的反对而罢休。义和团失败后,他返回上海,存世的著作有《居易初集》。
经亨颐浙江省上虞人,经元善之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金石家。创办春晖中学并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参加国民革命,为国民党左派元老,著有《经颐渊金石诗书画合集》。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荥阳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赐宴堂: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经济的人是乡中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而且是乡中年纪最大的人。明太祖因为这个专门请他吃饭,并且勉励他:“教训子孙孝敬父亲。尊敬长上,友爱兄弟,勤于生产,节约开支。”
欲仁堂:浙江上虞驿亭。
一、经(經)jī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上海之松江,辽宁之清原,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太原、长治,广西之灌阳、荔浦,四川之通江、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魏有经侯(见《姓苑》),经氏当为其后。望出平阳。”晋代有经旷;明代有经·纬纶,举人;又有经秀,南康知县;清代有经腾凤,顺治丁酉举人。
二、经(經)
经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经姓起源:
1、春秋时郑公子京叔之后有京氏,汉时京房子孙避仇改为经氏。
2、战国时魏经侯之后。亦见《姓苑》。
3、清满洲正蓝旗中有经氏。
4、蒙古族姓。
经姓名人:
经旷,晋太元时人。
郡望:范阳、平阳、荥阳。
一、经(經)jī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上海之松江,辽宁之清原,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太原、长治,广西之灌阳、荔浦,四川之通江、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魏有经侯(见《姓苑》),经氏当为其后。望出平阳。”晋代有经旷;明代有经·纬纶,举人;又有经秀,南康知县;清代有经腾凤,顺治丁酉举人。
二、经(經)
经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经姓起源:
1、春秋时郑公子京叔之后有京氏,汉时京房子孙避仇改为经氏。
2、战国时魏经侯之后。亦见《姓苑》。
3、清满洲正蓝旗中有经氏。
4、蒙古族姓。
经姓名人:
经旷,晋太元时人。
郡望:范阳、平阳、荥阳。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荥阳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赐宴堂: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经济的人是乡中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而且是乡中年纪最大的人。明太祖因为这个专门请他吃饭,并且勉励他:“教训子孙孝敬父亲。尊敬长上,友爱兄弟,勤于生产,节约开支。”
欲仁堂:浙江上虞驿亭。
一、经(經)jī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上海之松江,辽宁之清原,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太原、长治,广西之灌阳、荔浦,四川之通江、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魏有经侯(见《姓苑》),经氏当为其后。望出平阳。”晋代有经旷;明代有经·纬纶,举人;又有经秀,南康知县;清代有经腾凤,顺治丁酉举人。
二、经(經)
经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经姓起源:
1、春秋时郑公子京叔之后有京氏,汉时京房子孙避仇改为经氏。
2、战国时魏经侯之后。亦见《姓苑》。
3、清满洲正蓝旗中有经氏。
4、蒙古族姓。
经姓名人:
经旷,晋太元时人。
郡望:范阳、平阳、荥阳。
其他姓氏
[ 经 ]的同部首字 - [ 纟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