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ìn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156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168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150 |
1995年 | 186 | 1987年 | 158 | 1982年 | 202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212 |
内容来源于:www.9412.cn
靳姓主要源自:芈姓。
靳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六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三十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一十二位。靳姓原出有三:一以邑名为氏;二是出自少数民族改姓;三是他姓改姓。靳姓名人有:靳尚,靳歙,靳强,靳云鹏,靳尚谊,靳羽西,靳准,靳东等。
靳姓起源一
出自芈姓。据《风俗通》、《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靳,春秋时楚地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楚大夫靳尚之后,子孙以邑为氏。湖南有靳江河,源自湘乡市大凫塘,经宁乡县,至黑石渡注入湘江,过楚大夫靳尚墓前,因此而得名。
根据《古今姓氏书辨证》上的记载,战国时期楚国大夫靳尚的后代食采于靳,因此以邑为氏,称为靳氏,望族出于西河。而根据《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两书记载,靳姓人的始祖,的确是距今2300年前在楚国显赫一时的楚大夫靳尚。靳氏是我国北方古老姓氏。望族居于西河郡,即今山西省汾阳。
靳姓起源二
源于匈奴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匈奴民族中有改汉字单姓靳氏者。匈奴民族的靳氏一族,有靳准自立为王。
靳姓起源三
朱姓改靳姓。据《龙舒靳氏宗谱》记载:予生不辰,值兹多故,流言煽起,兵骑搜罗,刻无宁日。族人多有流离失所者,予思若不讳姓无他可免,爰携昆弟屏迹幽潜更姓曰靳,以祖延寿,公立功蕲黄蕲靳形类以地氏也。但伤自汉以来,传三十世自今改为靳姓,倘后代失记宗靳而不宗朱之血食何托挥泪和墨记之谱后,以示子孙,其无忘根本,所自并冒认他宗可以。至正十年六月十七日,三十世孙育材谨记。
靳姓起源四
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蒙哥氏,亦称蒙格氏、蒙郭氏,满语为Mongo mongu,是蒙古、满洲共有部族,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群体部族,人数众多。
要特别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蒙哥氏族人皆承认自己是蒙古族人,更多的蒙哥氏族人皆认为自己是在后金政权初期联合起来进入满洲军事组织和满洲部族团体的,这个姓氏群体中包括了巴林氏部族人(满语为Barin mongu)、达拉氏部族人(满语为Dara mongu)、奥库氏部族人(满语为Oko mongu)、乌芮氏部族人(满语为Uri mongu)等,民族成分以及属性比较复杂,在清朝时期被中央政府统称为“蒙古哈拉(Menggo Hala)”。
蒙哥氏族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靳氏、蒙氏、哥氏、葛氏、国氏、郭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靳姓起源五
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的社会组织》记载,
⑴.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满语为Ilari Hala,汉义“开”,人口众多,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流域。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靳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潘氏、苏氏、许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李氏等。
⑵.满族尼满氏,出自老满洲部族,满语为Nimangi Hala,汉义“山羊”,世居黑龙江北岸沿岸地区。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尼满氏部族人数非常少,且无分支。在清朝末期以后,满族、锡伯族尼满氏多冠汉姓为靳氏、满氏等。
⑶.满族伊麻斯氏:满语为Imaci mongu,源出老满洲部族,人数很少,但有四个分支。一般认为其姓氏名称是由老满语“Nimaha”而来,其在明朝末期的快读缩音为“u”,其发音近似汉语的yǘ(ㄩˊ)即“鱼”,但使用另一个象形文字来描述。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汉姓为靳氏、鱼氏、于氏等。
靳姓起源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回、锡伯、仡佬、彝等民族均有靳姓。
靳姓发源于今湖南宁乡,楚亡于秦后,靳姓子孙开始渐次北移。汉初,跟随刘邦东征西讨的靳歙被封为信武侯,惜传子靳亭后,因故被免去袭爵;另一位功臣靳强被封汾阳侯,其子汾阳共侯靳解、孙汾阳康侯靳胡、曾孙汾阳侯靳石因过免,玄孙长安公乘靳忠诏复家。使发源于楚地之靳姓深深扎根于山西。同时,为消除各地旧贵族的豪强势力,维护汉朝统治,汉高祖刘邦采纳娄敬之建议,强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在这二十万之众中包括楚地之靳姓。新莽时期的赤眉军起义、绿林起义等战火使关中遭受重创,靳姓人因避难、仕宦、谋生等原因,由关中播迁于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烽警四起,有北方之靳姓播迁江南,但多数中原之靳姓逃避表里山河,相对战乱少的山西,并在西河郡、汾阳郡与原来就已很是兴旺的靳姓相融合,昌盛为靳姓西河郡望和汾阳郡望。此外,在十六国时期,匈奴屠格族中有改汉姓靳的,一度使靳姓队伍壮大,尤其是靳准杀帝以后,更是如此。奈好景不长,招来石勒、刘曜共讨,此支匈奴靳姓遭受灭顶,仅留靳准从弟靳康一子。所以严格地讲,我国的靳姓人士,绝大多数还是汉族的后裔。隋唐时期,昌盛于山西的靳姓有播迁于今河北、河南、山东者。两宋时期,北方靳姓有播迁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南方省份者。元代,靳祥、靳德进父子由潞州(今山西长治)徙居今河北大名。明初,山西靳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等地。明清以后,靳姓逐渐在内蒙、甘肃、东北等地落籍。如今,靳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河北等省为多。
靳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六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三十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一十二位门阀,人口约一百零八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8%左右,多以西河、辽东为郡望。
靳氏族人早期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和江汉地区,汉、唐时期在西河郡形成望族。宋朝初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南宋以后在全国各地逐渐分布开来。
今江苏省的镇江市丹阳市、宿迁市宿豫区曹集镇新靳村、宿迁市泗洪县、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靳桥村、常州市、徐州市、连云港市灌南县、苏州市吴中区,安徽省的宿州市埇桥区、巢湖市、阜阳市、六安市霍山县,山东省的济南市历城、平阴县、章丘市、聊城市莘县王庄集乡中沙村、东阿县、临沂市莒南县;费县、日照市莒县、泰安市宁阳县、菏泽市牡丹区、曹县、郓城市、单县、东明县、济宁市金乡县有胡集镇靳楼村、济宁嘉祥县、德州市夏津县、济宁市邹城县、潍坊市安丘市,河北省的安平县、宁晋县、石家庄市无极县、张家口市、衡水市饶阳县、邯郸市永年县、鸡泽县、曲周县、大名县、广平县、武安市、成安县、邱县、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沧州市肃宁县、保定市涞水县、安国市、博野县、邢台市南宫县、巨鹿县塔堤村、沙河县、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小集镇宋家营、唐山市丰润区、广东省的中山市、深圳市,山西省的太原市清徐县孔村、大同市浑源县、灵丘县、晋城市、临汾市尧都区、乡宁县、曲沃县、吕梁市、运城市,湖南省的长沙市宁乡县、娄底市,陕西省的西安市、榆林市,河南省的郑州市花园口区、荥阳市、巩义市、新密市、沁阳市、周口市扶沟县、淮阳县、新乡市长垣县、封丘县、安阳市汤阴县、林州市(原林县)鹤壁市淇县、洛阳市、信阳市、焦作市孟州市、博爱县、濮阳市、郾城区、商丘市夏邑县、柘城县、项城市、平顶山市汝州市、南阳市西峡县、镇平县、唐河县、方城县、洛阳市宜阳县、孟津县、开封市兰考县、尉氏县、驻马店市、漯河市临颍县、许昌市禹州市、商丘市民权县、登封市、三门峡市卢氏县、灵宝县,福建省的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贵州省的六盘水市盘县,甘肃省的兰州市山丹县、天水市,云南省的玉溪市江川县、楚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的成都市、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达州市达县,湖北省的武汉市、荆州市、襄樊市、荆门市钟祥市、宜昌市,辽宁省的沈阳市、鞍山市,辽阳市,吉林省的长春市、通化市松原市、四平市,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海南省的海口市、三亚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北京市的平谷县,上海市,天津市的静海区,重庆市的云阳县,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台南市、花莲县等地,均有靳氏族人分布。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 (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西河堂:以望立堂,亦称安阳堂、平定堂、离石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一、靳jì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鸡泽、阜平、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回族、锡伯族、仡佬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楚靳尚之后。食采於靳,以邑为氏。”靳邑在今湖南长沙附近。
2、或出自匈奴族。十六国时前赵有靳淮,匈奴人,大将军。汉代有靳歙、靳疆;唐代有靳智翼,画家;宋代有靳东发;明代有靳贵;清代有靳辅。
二、靳
靳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河南,河北等省多此姓,二省靳姓约占全国汉族靳姓人口62%。
靳姓起源:
1、靳,春秋时楚地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楚大夫靳尚之后,子孙以邑为氏。湖南有靳江,源自湘乡县大凫塘,经宁乡县,至黑石渡注入湘江,过楚大夫靳尚墓前,因名。
2、河西靳氏。源出匈奴屠各族。
3、清满洲人姓。世居杨树沟。今满族姓。
4、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靳姓名人:
靳尚,春秋时楚上官大夫。
郡望:西河,汾阳。
靳姓古代名人
靳黈战国,生卒不详,战国时期上党郡守。公元前263年,韩桓惠王企图献出上党向秦求和,不料上党郡守靳黈抗命不尊,力主抗秦,韩王派冯亭接替靳黈。冯亭以上党归赵,引发秦赵长平之战。这个靳黈是继靳尚之后在史料中出现的第二位靳氏先祖。
靳歙汉朝(公元前?—前183年),垣曲上敌原村。著名汉朝重臣。信武侯靳歙,初以侍从官员身份跟随沛公刘邦,他是从宛朐起兵的。曾进攻济阳。击败过秦将李由的军队。又在亳县南和开封东北攻打秦军,斩杀一名千人骑兵的长官,斩获五十七首级,俘虏七十三人,受沛公所赐爵位,封号为临平君。后来又在蓝田北进行战斗,斩秦军车司马二人,骑兵长官一人,斩获二十八首级,俘虏五十七人。又率军到达霸上。当时沛公立为汉王,赐封靳歙建武侯爵位,并升他为骑都尉。靳歙随从汉王平定了三秦。高后五年,靳歙去世,谥号为“肃侯”。他的儿子靳亭代承侯爵。二十一年后(公元前162年),靳亭因驱役百姓超过了律令规定,在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朝廷剥夺了他的爵位,同时免除了其封地。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肃侯玄孙之子长安上造靳安汉诏复家。
靳强西汉,西汉将军。汉二年以郎中骑千人从阳夏随刘邦,击项羽,以中尉破锺离眛。高祖十一年二月,受封汾阳侯。国都在今山西静乐县西。传四世:壮侯靳强-共侯靳解-康侯靳胡-侯靳石。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五月,侯靳石“坐为太常,行太仆事,治啬夫可年,益纵年,国除”。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靳强玄孙长安公乘靳忠诏复家。
靳允东汉末年,生卒不详,东汉末年兖州范县令。
靳详三国,生卒年不详,三国时蜀使臣。太原人。
靳康女者不知何许人也。美姿容,有志操。刘曜之诛靳氏,将纳靳女为妾,靳曰:“陛下既灭其父母兄弟,复何用妾为!妾闻逆人之诛也,尚污宫伐树,而况其子女乎!”因号泣请死,曜哀之,免康一子。——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六列女
靳安十六国后燕,后燕太史令。
靳山顾南朝,南朝梁西江督护。梁武帝大通二年与流放广州的宗室萧正则合谋袭击番禺,“招诱亡命,将袭番禺。未及期而事发,遂鸣鼓会将攻州城。刺史元景仲命长史元孝深讨之。”——《南史》卷51《临川王萧宏传附子萧正则传》
靳孝谟隋朝末年(公元?~619),武功人。著名隋朝末期官吏、唐朝大臣。隋朝末年,朝邑的法曹靳孝谟以蒲津、中潬二城归降唐高祖,因功授金紫光禄大夫。
靳裁之宋朝,颍川郡人。著名宋朝学者、经学家。靳裁之学识渊博,精通儒家学说,从小就开始精学伊洛程氏之学。后来的著名南宋经学家胡安国在入太学时,其老师就是靳裁之。
靳六耶宋朝,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人。著名宋朝大司徒、怀远将军。
靳十耶宋朝,曲沃人。著名宋朝奉议大夫。
靳青宋朝,山西人。著名宋朝画家,善画猫,以致画猫能避鼠。
靳东发宋朝,〔宋〕字茂远,官止州卒。其性多能,尤工画艺,人目之为靳百会。当时画手少作故事人物,颇失古规鉴之意,东发集古今谏诤百事以为图,号百谏图。——《画继、图绘宝鉴》
靳真明曲沃人。著名金国征南大元帅。
靳秘曲沃人。著名金国宣授大都评史。
靳德渊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兵部尚书,追封西河郡侯。
靳显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镇四川大元帅。
靳用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廉访司使。
靳凤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三务使。
靳和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镇南大元帅。
靳麟元朝,靳和长子。曲沃人。著名元朝绛阳军节度使。
靳荣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奎章阁大学士。
靳颉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征西大将军。
靳杲元朝,曲沃人。著名元朝奉议大夫。
靳德进元朝,原籍潞州,后徙大名。著名元朝大臣。祖靳璇,父靳祥,佩金符,赠集贤大学士。靳德进尤精于星历之学。累迁秘书监、掌司天事。凡攻占取胜,皆豫克日期,无不验者。会车驾自上京还,召见白海行宫,授资德大夫、中书右丞、议通正院事。元仁宗即位,命领太史院事,理辞不允。
靳贵明朝(公元1464—1520年),字充遂,号戒庵;江苏丹徒人。著名明朝大臣、文士。著有《戒庵集》二十卷。
靳义明朝,字原礼;河南淇县人。著名明朝大臣。由太学生入仕,累官监察御史。明永乐初年巡行畿辅,承办贪官,纠正冤案,每日只吃素食,无取于民,皇太子赐给他鱼米,以表彰他的廉洁。官至湖广按查副使。
靳学颜明朝,字子愚,济宁人。著名明朝学者。靳学颜是明嘉靖十三年举乡试第一。明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南阳推官,以廉平称。历吉安知府,治行高,累迁左布政使。明隆庆初年,入为太仆卿,后改光禄大夫。不久又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靳学颜内行修洁,后来见高拱以首辅掌铨,专恣甚,遂谢病归。靳学颜著作颇多,逝世后仅存十之二三。著有《雨城集》二十卷行于世。
靳时芳明朝,姚安人。著名明朝大孝子。侍父赴京,父疾不能乘马,靳时芳背负而行。母病,靳时芳晨夕抱扶,历三十二年如一日。家贫教授,畦步有绳尺,游其门者,皆有规程。父严母慈,子孝妇贤,团结和睦,勤俭持家,数十年如一日。福寿延年,八十三岁逝世。
靳於中明朝,河南尉氏人。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进士,仕至大理寺正卿,刑部尚书。卸官后徙居密县,后分移登封。著有《礼记礼宗全录》四册,义释“闯王”留下美谈。
靳滋昂明朝,河南尉氏人。著名明朝末年医学家。著有《心经楞严经注》,《黄庭内外景经注》。
靳辅清朝(公元1633—1692),字紫垣;祖籍辽阳人,汉军镶黄旗人。著名清朝大臣、水利工程专家。官职是“河道总督”,他熟知水利,对古代水利工程潜心钻研,吸取前人经验,指导民众治水修渠,深受百姓受戴。后来写出一部《治河书》,是中国治水历史的总结,是水利史上重大贡献。
靳标嵩明末清初,字维岳,号赤符;河南尉氏人。著名明末清初大臣、学者。著有《疏园集》、《参同易测》、《庸行真议》等。
靳让清朝,字益庵,河南尉氏人,清朝官吏。康熙十八年进士,授浙江宣平知县。
靳标策清朝,河南尉氏人。著名清朝学者。著有《仲全子文集》。
靳载清朝,河南尉氏人。著名清朝学者。著有《四书叙讲》、《四书肤见》、《读史辩》等。
靳址清朝,河南尉氏人。著名清朝学者。著有《易经古本》,《诗经古韵》,《太极通书》,《西铭解》,《朱子语类》,《澄碧楼文集》。
靳荣藩(公元1726-1784),字价人,号绿溪;祖籍山西洪洞,出生黎城麦仓村人。著名清朝官吏。先世洪洞县人,自六世祖始迁黎城。祖父靳绮,府学生员。父靳尚端官至浙江蒲江知县,山西忻州学正。清乾隆十三年进士。历任河南省新蔡县知县,河南乡试房考官,龙门知县、迁安知县、蔚州知州,筑“靳公坝”,遵化知州,大名府知府,五十八岁去世。
靳尚春秋,楚国大夫,陷害屈原,并接受张仪的贿赂,加速楚国的灭亡。
靳疆也是一位击项羽、破鐘离昧的歷史名将,后来被汉高祖封為汾阳侯,飞黄腾达,扬名显亲。
靳準十六国,是前赵之主刘聪座前的一位显臣,继立的太子刘粲耽於酒色,以靳準為大将,全权处理国事。没想到靳準於掌握大权之后,竟进一步把刘粲杀掉了,并且大诛刘氏之族,自立為「汉天王」。但是没几天就被石勒和刘曜所灭,被石勒下令诛灭全族。
靳冲十六国(?—312),汉镇北将军,被刘聪下令斩。
靳陵十六国(?—312),汉将作大匠望都公,因奉命筑造温明、徽光二殿,逾限不成,被刘聪下令斩于东市。
靳准十六国(?—319),前赵臣,匈奴族,曾任中护军,其女为刘聪皇后。318年(麟嘉三年)刘聪死,其子刘粲即位。靳准任大将军,录尚书事,独掌大权,未几,杀刘粲自立,号为大将军,汉天王,置百官,遣使称藩于晋,不久,亦为其部下所杀。
靳月光靳准之女;月华之姐。史称她和妹妹靳月华“皆国色也”。
靳月华(?—318年),汉国昭武皇帝刘聪皇后。父靳准,官大司空领司隶校尉。靳月华和姐姐靳月光,都有沉鱼落雁的美貌,史称为她俩“皆国色也”。
靳皇后(?——318年),靳氏,出身匈奴贵族,生年不详。汗国(五胡十六国)隐皇帝刘粲的皇后。刘粲立为太子时,纳靳氏为太子妃,生子刘元公。318年,刘聪死,刘粲即位,立靳氏为皇后,立刘元公为太子。不久,刘粲被大司空靳准杀死,靳准又为部将所杀,靳皇后同时遇害。
靳豚十六国(?—350年),十六国时后赵大将。公元350年八月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会师于昌城,准备进攻邺城。魏国主冉闵亲自统领军队反击,在苍亭交战,张贺度等大败,死亡二万八千人。冉闵追到阴安,杀了靳豚,将其兵众全部俘虏后返国。
靳瑰(?—398年),十六国时南燕抚军司马。被慕容德所杀。
靳怀德(945—1017),博州高唐人。祖昌范,殿中丞。父隐,禹城令。怀德太平兴国中明法,解褐广安军判官。秩满,授鸿胪寺丞,历著作佐郎、太子左赞善大夫、通判相州,改殿中丞、通判广州,迁国子博士、通判沧州。历虞部、比部员外郎,又通判莫州,知德州。
靳昺元朝,字克昌,绛州曲沃人。兄荣为奎章阁承制学士,奉母王氏官于朝。母殁,昺与兄荣护丧还家。至平定,大雷雨,流水骤至,昺伏柩上,荣呼之避水,昺不忍舍去,遂为水所漂没。后得王氏柩于三里外,得昺尸于五里外。诏赐《孝子靳昺碑》。——《元史》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五孝友二
靳煌南宋(1210—1293),又名德茂,字子安,祖籍河县王封人(今河南焦作市中站区许衡街道办事处东王封村)。元代正三品嘉议大夫、怀孟路总管、尚药太医、太医院副使。生于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3月17日,元太祖成吉思汗五年,南宋甯宗赵扩嘉定三年)农历二月己卯日。
靳观明明朝,号浮玉,京口(今江苏镇江)人。靳贵裔孙。颇擅临池之誉,与同郡陈永年方驾。善以墨渖写山水,竹石亦复超妙。——《无声诗史》
靳学曾靳学颜之弟,山西副使。治绩亦有闻。
靳居明朝,字淑孔,长垣人。崇祯进士,曾知济源、莱阳二县,有政声。
靳姓近代名人
靳云鹏(1877—1951),字翼青;山东邹城峄山镇苗庄村人。著名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内阁总理。靳云鹏与冯国璋一样,也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1917年“府院之争”后,段祺瑞重掌大权。靳云鹏借参战之名,编练参战军,扩充皖系势力,11月间又赴日考察,推行亲日外交。次年,靳云鹏升任参战督办公署参谋长,代表北洋政府先后与日本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等三个丧权辱国条约。段祺瑞下台,徐世昌继任大总统后,靳云鹏于1919年初入阁,任陆军总长,暗中联络直奉两系,图谋组阁,徐世昌为平衡各派势力,巩固其统治地位,于1919年9月24日任命靳云鹏为国务总理,为民国陆军上将。在直奉两派通电支持和经参、众两院通过后,靳云鹏于11月5日正式受命组织内阁,并兼任陆军总长。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曾要靳云鹏出山维持华北局面,但靳云鹏提出日寇须撤出华北,恢复“七七”事变前的局面。后来日寇认为他下台较早,手中并无有实力而作罢。靳云鹏在晚年意志逐渐消沉,加入了“居士林”,整日诵经念佛,直至1951年病逝。
靳云鹗(1881年5月一1935年7月),字颐恕,号荐青,国民党军队上将,山东省邹城市峄(yī)山镇苗庄人。靳云鹏之弟。毕业于北京陆军大学。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 (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西河堂:以望立堂,亦称安阳堂、平定堂、离石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一、靳jì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鸡泽、阜平、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回族、锡伯族、仡佬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楚靳尚之后。食采於靳,以邑为氏。”靳邑在今湖南长沙附近。
2、或出自匈奴族。十六国时前赵有靳淮,匈奴人,大将军。汉代有靳歙、靳疆;唐代有靳智翼,画家;宋代有靳东发;明代有靳贵;清代有靳辅。
二、靳
靳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河南,河北等省多此姓,二省靳姓约占全国汉族靳姓人口62%。
靳姓起源:
1、靳,春秋时楚地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楚大夫靳尚之后,子孙以邑为氏。湖南有靳江,源自湘乡县大凫塘,经宁乡县,至黑石渡注入湘江,过楚大夫靳尚墓前,因名。
2、河西靳氏。源出匈奴屠各族。
3、清满洲人姓。世居杨树沟。今满族姓。
4、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靳姓名人:
靳尚,春秋时楚上官大夫。
郡望:西河,汾阳。
一、靳jì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鸡泽、阜平、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回族、锡伯族、仡佬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楚靳尚之后。食采於靳,以邑为氏。”靳邑在今湖南长沙附近。
2、或出自匈奴族。十六国时前赵有靳淮,匈奴人,大将军。汉代有靳歙、靳疆;唐代有靳智翼,画家;宋代有靳东发;明代有靳贵;清代有靳辅。
二、靳
靳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河南,河北等省多此姓,二省靳姓约占全国汉族靳姓人口62%。
靳姓起源:
1、靳,春秋时楚地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楚大夫靳尚之后,子孙以邑为氏。湖南有靳江,源自湘乡县大凫塘,经宁乡县,至黑石渡注入湘江,过楚大夫靳尚墓前,因名。
2、河西靳氏。源出匈奴屠各族。
3、清满洲人姓。世居杨树沟。今满族姓。
4、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靳姓名人:
靳尚,春秋时楚上官大夫。
郡望:西河,汾阳。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 (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西河堂:以望立堂,亦称安阳堂、平定堂、离石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一、靳jì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鸡泽、阜平、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老河口,云南之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回族、锡伯族、仡佬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楚靳尚之后。食采於靳,以邑为氏。”靳邑在今湖南长沙附近。
2、或出自匈奴族。十六国时前赵有靳淮,匈奴人,大将军。汉代有靳歙、靳疆;唐代有靳智翼,画家;宋代有靳东发;明代有靳贵;清代有靳辅。
二、靳
靳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6%。尤以河南,河北等省多此姓,二省靳姓约占全国汉族靳姓人口62%。
靳姓起源:
1、靳,春秋时楚地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楚大夫靳尚之后,子孙以邑为氏。湖南有靳江,源自湘乡县大凫塘,经宁乡县,至黑石渡注入湘江,过楚大夫靳尚墓前,因名。
2、河西靳氏。源出匈奴屠各族。
3、清满洲人姓。世居杨树沟。今满族姓。
4、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靳姓名人:
靳尚,春秋时楚上官大夫。
郡望:西河,汾阳。
其他姓氏
[ 靳 ]字的同音字 - [ jin ]
[ 靳 ]的同部首字 - [ 革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