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ōng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1439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9412.cn
恭姓主要源自:姜姓。
①、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属下的共工氏,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或名号为氏。共氏源远流长,渊源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共工氏”。在炎帝神农氏时代,其部落联盟的姓氏就是炎帝神农氏的姜”姓。后来的共工、申、吕、齐、许、纪、向、州等族人皆姓姜。到了西周初期,这些姜姓的各个分支因被周武王姬发所封居地名称而各自得了“氏”,形成了著名的“姜姓八氏”,即共工氏、申氏、吕氏、齐氏、许氏、纪氏、向氏、州氏,其共工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人将复姓“共工氏”省文简化,称共氏,世代相传,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至今已经具有数千年的家世渊源了。共氏族人在春秋、战国和秦朝时期一直存在,直至西汉初期的共尉临江之乱后,共氏族人因避仇难一部分人加“龙”成龚氏,一部分人加“心”成恭氏,一部分人加“氵”成为洪氏。关于共氏后人因避仇而改为洪氏、恭氏、龚氏,在史籍《姓纂》中有记载:“共工氏之后,本姓共氏,因避仇改为洪氏。”
②、晋太子申生谥恭君,在春秋时期,“恭”即是“共”,二字通义。在恭君姬申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谥号为姓氏者,称共氏、或恭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③、敬姓避梁讳,亦有改姓为恭者。
④、以谥号为姓。恭姓同龚姓。春秋楚有共王,秦有共伯,陈有共伯,晋有共公。
今云南曲靖,江苏南通有此姓。澳门亦有。
一、恭gō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浙江之椒江市、广西之灌阳、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及吕梁、雁北等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晋太子申生谥恭君,其后以为氏,此皆以谥为氏。”系出姬姓。
2、或为敬姓所改,《姓氏考略》注云:“敬姓避梁讳,亦有改姓恭者。”《中国姓氏大全》据此释曰:“南朝梁敬姓因避梁敬帝的忌讳而改姓恭。”实难苟同。梁敬帝之“敬”为谥号,未闻有讳谥号者,何况“敬”为美谥?敬帝名萧方智,当讳方、智之类(或其同音字),疑《考略》有误(其说本《尚友录》)。疑避五代后晋高祖敬瑭讳而改。
二、恭
恭姓分布:安徽淮南、河南洛宁、江西丰城,浙江余姚、台湾台南、吉林德惠等地均有此姓。
恭姓起源:
1、春秋时晋献公之太子申生,遭骊姬之难,谥曰恭,其后以谥为氏。
2、古时恭、共相通。殷末侯国共(故城在今甘肃泾川县北5里),以国为氏。
3、南北朝时梁国敬姓因避梁敬帝之讳,而改为恭氏。
4、明时云南曲靖府(今曲靖)土宣慰使,陇川宣抚司长官均姓恭,系傣族。
恭姓名人:
恭播、晋时人,著《汉书音义》十二卷、注《汉书》四十卷。恭昭,明时汝州人,天顺进士,历官都御史。
郡望:绛郡。
一、恭gō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浙江之椒江市、广西之灌阳、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太原及吕梁、雁北等地区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晋太子申生谥恭君,其后以为氏,此皆以谥为氏。”系出姬姓。
2、或为敬姓所改,《姓氏考略》注云:“敬姓避梁讳,亦有改姓恭者。”《中国姓氏大全》据此释曰:“南朝梁敬姓因避梁敬帝的忌讳而改姓恭。”实难苟同。梁敬帝之“敬”为谥号,未闻有讳谥号者,何况“敬”为美谥?敬帝名萧方智,当讳方、智之类(或其同音字),疑《考略》有误(其说本《尚友录》)。疑避五代后晋高祖敬瑭讳而改。
二、恭
恭姓分布:安徽淮南、河南洛宁、江西丰城,浙江余姚、台湾台南、吉林德惠等地均有此姓。
恭姓起源:
1、春秋时晋献公之太子申生,遭骊姬之难,谥曰恭,其后以谥为氏。
2、古时恭、共相通。殷末侯国共(故城在今甘肃泾川县北5里),以国为氏。
3、南北朝时梁国敬姓因避梁敬帝之讳,而改为恭氏。
4、明时云南曲靖府(今曲靖)土宣慰使,陇川宣抚司长官均姓恭,系傣族。
恭姓名人:
恭播、晋时人,著《汉书音义》十二卷、注《汉书》四十卷。恭昭,明时汝州人,天顺进士,历官都御史。
郡望:绛郡。
其他姓氏
[ 恭 ]字的同音字 - [ gong ]
[ 恭 ]的同部首字 - [ ⺗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