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姓

[ gàn ]

读音:gàn

拼音:gan

简繁:贛

五笔:UJTM

五行:木

部外:暂无

五笔:UJTM

笔画:21画

吉凶:吉

仓颉:YJHEO

结构:左右

郑码:SUBL

四角:07482

区位:2451

统一码:8D63

异体字:贛,灨,贑,?,?,?,?

英汉互译:Jiangxi province,places therein

笔顺: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撇、横撇/横钩、捺、横、竖、横、竖、横折、撇、点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994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内容来源于:www.9412.cn

起源

赣姓主要源自:姬姓、姜姓。

赣姓赣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人端木赐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在孔子门下求学而道艺精通的七十二人贤者中,有个弟子叫端木赐,字子贡(子赣)。端木赐原是卫国人,善于经商,是孔子所有门人弟子中最富裕的。端木赐善于辩论,做事很能干,曾当过鲁国的宰相,但他“富贵而能谦恭守礼”,故他的家族一直很昌盛。端木氏源远流长,祖述圣学,书香门第,历代英才辈出。端木赐的后裔目前繁衍已至八十八代。自先贤端木子贡之后端木家族有系统的族谱,繁衍、迁徙昭然有序。在著名汉朝学者刘向的《刘向说苑》中,将端木赐之字称为“子赣”,并指出,“子贡”乃“子赣之误”。端木赐为鲁国宰相时,鲁公赐端木氏字“子赣”,因“赣”字的古读音为gòng(ㄍㄨㄥˋ),因而后人凡作“子贡”者,亦音讹所改。该说在汉朝典籍《石经》中也有修正:“贡应作赣。”端木赐的诸多后裔历经两千五百余年,绵延数十代,至今后裔宗脉遍布海内外。端木氏分衍有赣氏、贡氏、端氏、木氏、沐氏及部分林氏。赣氏是以先祖端木赐的字(子赣)为姓氏者,称赣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

“赣”字本意是又有钱财、又有学问之人,读音为gòng(ㄍㄨㄥˋ),是赐予的意思。后来“赣”字被读音为gàn(ㄍㄢˋ),是因古吴越人的地方读音而致,为汉语八大方言中赣方言的特点,今人因之。姬姓赣氏族人大多尊奉端木赐为得姓始祖。

赣姓赣姓起源二

源于姜姓,出自西周时期齐国隐士赣娄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宋朝学者邵思在《姓解》第三卷中记载:“赣娄,:齐有隐士赣娄子,著书五篇。”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周有赣娄子。赣娄子,在典籍《广韵》、史籍《汉书》、《高士传》中皆称作“黔娄子”,史书中都记载他修身清节,埋志于著,不求进诸侯。在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名为姓氏者,称赣娄氏、或黔娄氏、或贡娄氏,后有人省文简化为赣氏、黔氏、贡氏娄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姜姓赣氏族人大多尊奉赣娄子为得姓始祖。该支赣氏、黔氏、贡氏的正确读音皆作gòng(ㄍㄨㄥ)。

赣姓赣姓起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古寒国的后裔干(邗)国人后代居住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远古时期的黄帝联盟中有个寒部落,其酋寒哀曾为黄帝驾御马车,为寒氏族始祖。在古代,“寒”字“干”字义通,“寒哀”又称“干类”。黄、寒两族通婚,寒氏嫁女于黄帝之子青阳,生子少皋。夏朝时期,寒浞被伯明氏所逐,投靠东夷族的后羿为相。但寒浞“行媚于内,取贿于外,愚弄其民”,乘后羿毫无防备,用大木棒杀了后羿,夺了权,强娶了后羿的妻子,还生了两个儿子,并封自己的长子寒浇于过邑(今山东掖县),封次子寒豷于戈邑(今江苏连云港)。后来夏朝中兴,少康灭浇于过,少康之子后杼又灭豷于戈。从此寒人分为干、戈两族。干即盾,可见寒部落勇武及精于制造干戈的技术。今山东省的潍县,远古时期就叫“寒亭”,即当年古寒国所在。寒国被夏王朝灭亡后,族人南迁,故而史籍《郡望百家姓》上记载:“干姓望出颍川郡”。史籍《姓氏考略》上也记载:“干氏望出荥阳、颍川。”

到了商朝时期,寒(干)人因其人善制盾、用盾,又擅长于干栏建筑,故以“干”为国,是商王朝的属国,并以“干”为姓氏,称干氏,世代相传至今。至商朝末期,寒(干)人迁至徐州、江西一带,徐州至今还有称作“寒山”之地,其以东有赣榆县,紧靠江西赣江。周王朝中叶以后,古干国由徐州南迁到临淮,史书记载:“干,国,在临淮,出宝剑。盖为莫邪,洞鄂之形也。”寒(干)人立国于临淮,居有定所,故其后人加“邑”偏旁作“邗”字。临淮即邗,就是今江苏省泗洪市地区。春秋时期,诸侯国争战不已,干(邗)国再度南迁到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后为吴国所灭。历史上的吴、干之战相当残酷,据史书记载:“昔者吴、干战,未龀者不得入军门。国子摘其齿,遂入,为干国多……”就是说为了参加抗吴的战争,许多干(邗)国年幼者提前凿齿以表成年,好去参加战斗。干(邗)国被灭亡后,干(邗)人中的一支留于原临淮、邗等地,后被并入到宋国,族人皆为干氏。到后来的宋国大夫干犨、汉朝时期蜀尉干献和京兆尹干已衍、三国时期孙吴国军师干吉、晋朝时期大将军干瓒和新蔡人散骑常侍干宝等等,均为此支干(邗)氏族人的后代。干(邗)人中的另一支则继续南迁至姑苏寒山一带,后被融入吴国,史称干吴人。干(邗)国虽为吴国所灭,但仍有干(邗)人留居,“吴有干隧之地,故多干姓”。当年的“干隧”,可能是通向干(邗)国都城的一条隧道,或曰邗沟即运河,“吴城邗,沟通江淮”。后来著名的铸剑大师干将,即为此支干(邗)人的后裔,他铸剑工艺精湛,犀利异常。到了春秋末期,越国句践灭了吴国,干吴人转为干越人。南迁到江西余干地区的干人与越人、越章人、扬越人等融合,也都成为了干越人,最后全部融入汉族。明朝时期江西新干(淦)县干氏大族中,如高淳教渝干凤、孝子干显思、清朝康熙年间贡生星子县人干特等等,皆为此支干(邗)氏族人的后代。

还有一支干(邗)国人未与吴越国人结合,而是独自在赣水流域生息繁衍,他们体格高大、魁梧,史称“赣巨人”,世居枭阳(今江西鄱阳),世人皆称之为“赣人”。这些赣人的后裔中,许多人以“赣”为姓氏,称赣氏,读音作gàn(ㄍㄢˋ)。在史籍《万姓统谱》中记载的“汉代有赣遂”,既为此支干(邗)氏族人的后代。

赣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商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以鲁郡、广平、荥阳、颖川、枭阳、浔阳为郡望。

今黑龙江省的鹤岗市,河南省的许昌市禹州市、长葛县,江西省的上饶市鄱阳县、九江市星子县,四川省的宜宾市,福建省的龙岩市长汀县、连城县、三明市大金湖区、南平市邵武市,北京市,台湾省,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美国等地,均有赣氏族人分布。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东鲁郡。西汉朝初期,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治所在兖州。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虽然辖有曲阜,治所亦在兖州,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

广平郡:汉景帝刘启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并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复置广平郡,辖境有所扩大。广平郡在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废黜。

颖川郡: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今河南禹州三峰山东麓)。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河南禹州),有熊氏(今河南长葛),昆吾(今河南许昌),康(今河南禹州)。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战国末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之所以名为颖川郡,是因为有一条河,名为颖水,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登封市、宝丰县以东,尉氏县、郾城县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西汉高祖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今河南许昌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今河南长葛老城)、鄢陵县(今河南鄢陵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三国时期,曹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曹魏五都之一,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置许昌郡(今河南许昌张潘故城)。南朝宋景平元年(癸亥,公元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河南长葛老城)。西魏置许昌郡(今河南长葛老城)。东魏天平元年(甲寅,公元534年)改为颍州。东魏武定七年(己巳,公元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移颍阴(今河南许昌魏都区),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辛丑,公元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河南许昌魏都区)。隋晁时期改许州为颍川郡,辖十四县,颍川(今河南禹州)、长葛、许昌、隐强(今河南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诸县属之。唐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诸县属许州。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河南许昌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诸县属颍川郡。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称许州。北宋初,许州,隶京西路。宋元丰三年(庚申,公元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宋大观四年(庚寅,公元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北路。到了元朝时期,许昌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明万历三年(乙亥,公元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朝初期,许州、禹州属河南省。清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清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年)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河南新密)、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民国十五年(丙寅,公元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河南许昌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所郑县(今河南郑州),鄢陵则直属河南省。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枭阳郡:即今江西省的鄱阳县。鄱阳古称枭阳、番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始建番县,属九江郡。西汉因治番水北,名番阳。东汉改为鄱阳。隋为饶州治。元为饶州路治。明清为饶州府治。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1日解放,先后隶属鄱阳专区、浮梁专区。1952年交入上饶专区。1957年改称为波阳,2003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鄱阳县名。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鲁国堂:以望立堂,亦称鲁郡堂、东鲁堂。

广平堂:以望立堂。

颖川堂:以望立堂。

浔阳堂:以望立堂。

枭阳堂:以望立堂。

荥阳堂:以望立堂。

一、(贛)gàn

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南之益阳有分布。汉族姓氏。(按:赣为今江苏省之简称,亦为水名,居赣水者或以水名为氏?)又,《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其注据《汉书·朱博传》云:“西汉时有赣遂。”然“赣遂”之“赣”音gòng,与“赣水”之“赣”不同音,或为赣之gòng姓之分族,字不改而音有别?

二、(贛)gòng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汉赣遂,耆老大儒,瑯琊人。”《姓氏考略》亦注:“即贡氏。汉有赣遂。”赣氏亦当孔子门徒端木赐字子贡之后,以字为氏,系出端木氏。

三、(贛)

赣姓起源:

1、即贡氏。

2、或系赣娄氏所改。亦见《清稗类钞·姓名类》。

赣姓名人:

赣遂,汉时琅邪人,成帝时耆老大儒,有弟子数百人,见《汉书·朱博传》。

历史名人

赣姓古代名人

赣遂汉朝,著名掌太守仪卫的耆老大儒,门下有学生弟子数百人。

郡望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东鲁郡。西汉朝初期,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治所在兖州。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虽然辖有曲阜,治所亦在兖州,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

广平郡:汉景帝刘启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并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复置广平郡,辖境有所扩大。广平郡在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废黜。

颖川郡: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今河南禹州三峰山东麓)。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河南禹州),有熊氏(今河南长葛),昆吾(今河南许昌),康(今河南禹州)。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战国末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之所以名为颖川郡,是因为有一条河,名为颖水,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登封市、宝丰县以东,尉氏县、郾城县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西汉高祖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今河南许昌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今河南长葛老城)、鄢陵县(今河南鄢陵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三国时期,曹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曹魏五都之一,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置许昌郡(今河南许昌张潘故城)。南朝宋景平元年(癸亥,公元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河南长葛老城)。西魏置许昌郡(今河南长葛老城)。东魏天平元年(甲寅,公元534年)改为颍州。东魏武定七年(己巳,公元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移颍阴(今河南许昌魏都区),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辛丑,公元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河南许昌魏都区)。隋晁时期改许州为颍川郡,辖十四县,颍川(今河南禹州)、长葛、许昌、隐强(今河南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诸县属之。唐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诸县属许州。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河南许昌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诸县属颍川郡。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称许州。北宋初,许州,隶京西路。宋元丰三年(庚申,公元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宋大观四年(庚寅,公元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北路。到了元朝时期,许昌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明万历三年(乙亥,公元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朝初期,许州、禹州属河南省。清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清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年)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河南新密)、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民国十五年(丙寅,公元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河南许昌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所郑县(今河南郑州),鄢陵则直属河南省。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枭阳郡:即今江西省的鄱阳县。鄱阳古称枭阳、番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始建番县,属九江郡。西汉因治番水北,名番阳。东汉改为鄱阳。隋为饶州治。元为饶州路治。明清为饶州府治。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1日解放,先后隶属鄱阳专区、浮梁专区。1952年交入上饶专区。1957年改称为波阳,2003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鄱阳县名。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鲁国堂:以望立堂,亦称鲁郡堂、东鲁堂。

广平堂:以望立堂。

颖川堂:以望立堂。

浔阳堂:以望立堂。

枭阳堂:以望立堂。

荥阳堂:以望立堂。

一、(贛)gàn

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南之益阳有分布。汉族姓氏。(按:赣为今江苏省之简称,亦为水名,居赣水者或以水名为氏?)又,《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其注据《汉书·朱博传》云:“西汉时有赣遂。”然“赣遂”之“赣”音gòng,与“赣水”之“赣”不同音,或为赣之gòng姓之分族,字不改而音有别?

二、(贛)gòng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汉赣遂,耆老大儒,瑯琊人。”《姓氏考略》亦注:“即贡氏。汉有赣遂。”赣氏亦当孔子门徒端木赐字子贡之后,以字为氏,系出端木氏。

三、(贛)

赣姓起源:

1、即贡氏。

2、或系赣娄氏所改。亦见《清稗类钞·姓名类》。

赣姓名人:

赣遂,汉时琅邪人,成帝时耆老大儒,有弟子数百人,见《汉书·朱博传》。

姓氏源流

一、(贛)gàn

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南之益阳有分布。汉族姓氏。(按:赣为今江苏省之简称,亦为水名,居赣水者或以水名为氏?)又,《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其注据《汉书·朱博传》云:“西汉时有赣遂。”然“赣遂”之“赣”音gòng,与“赣水”之“赣”不同音,或为赣之gòng姓之分族,字不改而音有别?

二、(贛)gòng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汉赣遂,耆老大儒,瑯琊人。”《姓氏考略》亦注:“即贡氏。汉有赣遂。”赣氏亦当孔子门徒端木赐字子贡之后,以字为氏,系出端木氏。

三、(贛)

赣姓起源:

1、即贡氏。

2、或系赣娄氏所改。亦见《清稗类钞·姓名类》。

赣姓名人:

赣遂,汉时琅邪人,成帝时耆老大儒,有弟子数百人,见《汉书·朱博传》。

堂号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东鲁郡。西汉朝初期,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治所在兖州。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虽然辖有曲阜,治所亦在兖州,而将原鲁国郡治迁至今山东省的滋县(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

广平郡:汉景帝刘启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郸郡置郡,是由邯郸郡分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肥乡东北一部分地区,后改为广平国。东汉时期废其郡并入巨鹿郡。三国时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复置广平郡,辖境有所扩大。广平郡在隋朝文帝杨坚开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废黜。

颖川郡:夏王朝建立后,许地是夏王朝活动的中心区域,夏启建都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今河南禹州三峰山东麓)。殷商时期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河南禹州),有熊氏(今河南长葛),昆吾(今河南许昌),康(今河南禹州)。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战国末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之所以名为颖川郡,是因为有一条河,名为颖水,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登封市、宝丰县以东,尉氏县、郾城县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西汉高祖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今河南许昌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今河南长葛老城)、鄢陵县(今河南鄢陵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三国时期,曹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曹魏五都之一,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置许昌郡(今河南许昌张潘故城)。南朝宋景平元年(癸亥,公元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河南长葛老城)。西魏置许昌郡(今河南长葛老城)。东魏天平元年(甲寅,公元534年)改为颍州。东魏武定七年(己巳,公元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移颍阴(今河南许昌魏都区),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辛丑,公元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河南许昌魏都区)。隋晁时期改许州为颍川郡,辖十四县,颍川(今河南禹州)、长葛、许昌、隐强(今河南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诸县属之。唐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诸县属许州。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河南许昌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诸县属颍川郡。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称许州。北宋初,许州,隶京西路。宋元丰三年(庚申,公元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宋大观四年(庚寅,公元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北路。到了元朝时期,许昌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明万历三年(乙亥,公元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朝初期,许州、禹州属河南省。清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清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年)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河南新密)、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民国十五年(丙寅,公元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河南许昌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所郑县(今河南郑州),鄢陵则直属河南省。

浔阳郡:西晋永兴元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枭阳郡:即今江西省的鄱阳县。鄱阳古称枭阳、番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始建番县,属九江郡。西汉因治番水北,名番阳。东汉改为鄱阳。隋为饶州治。元为饶州路治。明清为饶州府治。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1日解放,先后隶属鄱阳专区、浮梁专区。1952年交入上饶专区。1957年改称为波阳,2003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鄱阳县名。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鲁国堂:以望立堂,亦称鲁郡堂、东鲁堂。

广平堂:以望立堂。

颖川堂:以望立堂。

浔阳堂:以望立堂。

枭阳堂:以望立堂。

荥阳堂:以望立堂。

一、(贛)gàn

现行罕见姓氏。今湖南之益阳有分布。汉族姓氏。(按:赣为今江苏省之简称,亦为水名,居赣水者或以水名为氏?)又,《中国姓氏大全》亦收,其注据《汉书·朱博传》云:“西汉时有赣遂。”然“赣遂”之“赣”音gòng,与“赣水”之“赣”不同音,或为赣之gòng姓之分族,字不改而音有别?

二、(贛)gòng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汉赣遂,耆老大儒,瑯琊人。”《姓氏考略》亦注:“即贡氏。汉有赣遂。”赣氏亦当孔子门徒端木赐字子贡之后,以字为氏,系出端木氏。

三、(贛)

赣姓起源:

1、即贡氏。

2、或系赣娄氏所改。亦见《清稗类钞·姓名类》。

赣姓名人:

赣遂,汉时琅邪人,成帝时耆老大儒,有弟子数百人,见《汉书·朱博传》。

[ 赣 ]的同部首字 - [ 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