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āng,dàng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871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无 |
1995年 | 无 | 1987年 | 无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www.9412.cn
当姓主要源自:姬姓。
当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秉政上卿当国,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左传·襄二十七年》记载:“庆封当国。当国,秉政。”
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执政上卿称为“当国”,是一种秉政官职的称谓。
姬庆父,公元前?~前660年,春秋时期路过君主鲁桓公之子,鲁庄公的庶兄,又称仲庆父、共仲或孟氏。
鲁庄公去世后,姬庆父派人先后杀死继位的公子姬般和鲁闵公,制造了鲁国的内乱。之后他在弟弟联合其他诸侯国的反对下,逃奔到莒国,而莒国接受鲁国的贿赂,又将其送回,途中自缢而死。
鲁国的孟孙氏就是姬庆父的后裔,他还是著名的亚圣孟子的祖先。后人常把制造内乱的人比之为“庆父”,“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之成语即源于此。
在姬庆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当国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当氏、国氏、孟氏等。
当姓起源二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匈奴官职当戸,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
当户,是汉朝时期匈奴王朝的官名。在史籍《前汉·宣帝纪》中记载:“诏单于毋谒,其左右当戸之群皆列观。左右当戸,匈奴官名。”
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票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霍去病以八百兵歼灭匈奴两千余人,得相国、当戸,斩单于大父行借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受封为冠军侯。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任骠骑将军之后,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的匈奴部,歼四万余人。同年秋季,霍去病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他率十数骑兵驰入匈奴军中,毫不犹豫地迅速斩杀了数百变乱者,稳定了局势,使浑邪王得以率四万余众归汉。
从此,大汉王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汉元狩四年夏,霍去病与舅舅卫青各率五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在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一千余公里,歼七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霍去病在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当户,实际上就是匈奴各部落的首领,当家主户,因而称之“当户”。当户有数十位,分位左右,左当户主要执掌政务、文事、生产、游牧迁徙,右当户则执掌军务,并部直接指挥作战,主要负责征集兵员、制造兵器以及军需后勤保障。
到东汉和帝刘肇永元三年(公元91年),汉朝大军为彻底解决匈奴侵扰问题,大军出居延塞(今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围歼北匈奴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战败后一部分西迁,余众后来归附于兴起的鲜卑民族,后逐渐融合于汉族、蒙古族、满族、鄂温克族等民族之中。今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西迁的北匈奴就是后来欧洲史上的匈人,使东欧、东北欧地区各民族的祖先。
匈奴王朝在两汉时期被彻底瓦解后,有族人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当户氏,后汉化省文为单姓当氏、户氏,世代相传至今。
当姓起源三
源于动物,出自古代长江流域两栖水东物当康,属于以动物名称为氏。
当康,两栖水生动物名称。在史籍《山海经》中记载:“钦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牙豚也。”
钦山位于沅水北岸,为大片丹霞群峦总称。沅水源出贵州省云雾山鸡冠岭,流经黔东、湘西,至黔城以下始称沅江,入洞庭湖。全长一千零二十二公里,流贯二十一县市,流域面积九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崎岖山地。从河源到黔阳的清水江为上游,流经海拔千米以上的贵州高原,群山紧迫,峡谷曲窄。从黔阳到沅陵比降和缓,为中游丘陵地区,灰岩峡谷与小盆地相间。沅陵至德山为下游,多丘陵河谷平原,桃源以下可通驳轮。
当康,即牙豚,古代渔民称为母猪龙,即扬子鳄,曾广泛生活于长江支流的沅水下游流域及洞庭湖地区,今已濒危。
当康甚为古人所崇恐,渔民中有以当康为孩子姓氏者,称当康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当氏、康氏。
当姓起源四
源于羌族,出自汉、唐时期古西羌民族烧当羌部族,属于以部族称谓为氏。
当州,为古代州名,唐朝时期以原住民烧当羌的民族称谓为州名。
烧当羌,是西羌的一支,由羌族祖先无戈爱剑建立。无戈爱剑的原名叫作袁剑,因在曾秦地为奴,羌语称奴隶为“无戈”,因此称其为无戈爱剑。
烧当羌起源甚为古远,最早见于甲骨卜辞。殷商、西周时又称羌方,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部分与周族杂居,并结为婚姻集团,曾助周武王灭殷商。
先秦时期,秦国派大军西逐诸戎,羌族被迫西迁至河湟间(今青海黄河中下游)。到秦历公时期,被俘虏沦为奴隶的羌人无戈爱剑在秦地学会了农牧技术,后逃归故地,被羌人推为首领,教部民耕田畜牧,促进了羌族社会生产的发展,部落开始昌盛。其后裔世为湟中羌族人首领。
羌族人居地无常,随水草而居,地少五谷,以畜牧为业;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不立君臣,不相长一,强则分种而为豪酋,弱者即为附落。秦献公时,无戈爱剑之孙无戈昂畏秦之威,迁一部分人居赐支河曲(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黄河)以西数千里。以后,参狼羌迁武都(今甘肃武威),白马羌迁广汉(今四川西部),牦牛羌迁越巂水(今四川越西)下游,忍与舞两部落仍留在湟中。
西汉初年,湟水下游及祁连山以北诸羌役属于匈奴王朝。到汉景帝执政时期,由于受到先零民族的不断侵扰,无戈爱剑的第五世孙无戈研要求汉朝保护,被汉景帝内迁到陇西郡南部边塞。再传十三世至无戈烧当,其子孙族人便以“烧当”为号。
汉武帝开河西,断绝了羌、胡之间的联系,并设置护羌校尉统辖先零、烧当、烧何、牢姐、钟羌诸部。
王莽篡汉后的新朝时期,烧当羌部的玄孙滇良率部居住在大允谷一带(今青海湖),部小人贫,屡遭先零民族侵扰。
汉光武帝刘秀执政的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滇良趁先零羌被汉军击败之机,联合临部击败了先零羌,夺取了先零羌的大榆谷之地(今青海贵德),建立了烧当王朝,之后大力发展农牧业,又垄断了西海(今青海湖)鱼盐之利,势力开始强盛起来。
烧当王朝在强盛时期的疆域,南到蜀、广汉郡,西北到西域鄯善、车师(今新疆),大约统辖一百五十多个部落。
在东汉明帝刘庄执政时期,烧当羌屡次发兵进攻汉朝陇西塞,如在史籍《后汉·明帝纪》中就记载:“秋九月,烧当羌寇陇西。”在东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烧当王朝被汉军大将窦固、马援击败投降,烧当羌各部人等皆被迁到三辅、陇西、汉阳、安定等地,与汉族人杂居。
到东汉安帝刘祜执政的永初元年(公元107年),烧当部落联盟参加了西羌民族大起义,东汉元初五年(公元118年),起义被东汉王朝残酷地镇压下去,烧当嫡系部落由麻奴率领,由安定郡迁居令居塞外(今甘肃永登)。
东汉建光四年(公元124年),烧当部落联盟首领麻奴病逝,其弟犀苦继位。东汉汉顺帝刘保永建六年(公元131年),犀苦病逝,烧当麻奴一支散亡,从此史籍不见有关烧当王朝的记载。
烧当王朝自滇良于公元25年开国,至公元131年烧当羌部落联盟散亡,共历八王,一百零六年。
在麻奴率众西迁过程中,其中停留在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的一部落于内附,首领受汉王朝封为西羌校尉。三国时传至柯迥,被曹魏政权封为镇西将军、西羌都督。传至姚苌,建立了五胡十六国之一的著名后秦国。
东晋初期,宕昌、邓支、白兰等部羌相继兴起,各自建立政权,后分别臣属于北魏、北周及南朝。
隋、唐之际,西羌的一支党项羌逐渐强大起来,唐王朝赐其首领李姓,分置府、州领护诸羌部落。
宋朝初期,党项羌拓跋氏建立了著名的西夏王朝。元朝以来,内迁的羌族人逐渐汉化,而甘南、川西及青海地区的羌族人则多融合于藏族之中。仅岷江上游茂汶一带的羌族人得以继续保留。
烧当羌王朝世系简表:
滇良:烧当后裔,公元25~56年,病逝,葬地待考
滇吾:滇良之子,公元56~59年,病逝,葬地待考
东吾:滇吾之子,公元59~77年,病逝,葬地待考
迷吾:东吾之弟,公元77~87年,被斩,葬地待考
迷唐:迷吾之子,公元87~101年,病逝,葬地待考
东号:东吾之子,公元89~107年,病逝,公元89年降汉后迁居安定(今甘肃镇原),葬地待考
麻奴:东号之子,公元107~124年,病逝,葬地待考
犀苦:麻奴之弟,公元124~131年,此后世系待考,葬地待考
到了唐朝时期,大唐政府在原烧当王朝所在地设置了行政管辖建制,称当州,在典籍《韵会》中记载:“本羌地,唐置当州,盖取烧当羌以名之。”
在烧当羌的族人后裔中,有以先民族称谓为姓氏者,称烧当氏,后汉化省文为单姓烧氏、当氏。
当姓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建州女真陈佳部,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陈佳氏,满语为Cengiya Hala,世居张当(今辽宁抚顺),后多取部落名称汉化为陈氏,亦有以居地名称汉化为张氏、当氏等。
当州
即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战国时期,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置湔氐道(今四川松潘),阿坝州始有建制。西汉时期置汶山郡。晋、隋时期袭旧制有所拓展。唐朝时期置当州,后时有兴废,演变频繁。宋朝时期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元朝时期为土司制度之始,明朝时期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清朝时期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四川小金)、靖化(今四川金川)六县及草地六十五部、二十个土司、十一个屯守备。民国二十四~二十五年(公元1935~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州境内转战停留达十六个月之久,创建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少数民族革命政权,阿坝州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最多的地区。长征途中,党中央先后在阿坝州召开了两河口、卓克基、芦花、沙窝、毛尔盖、巴西等十次政治局会议,这些会议确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等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重大战略方针。全州有九个县一百十四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1950年1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1953年撤茂县专区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03年茂县营盘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三星堆、古蜀文明和营盘山文化的内在联系正待历史学家进一步考证。
玄菟郡
即今辽宁省抚顺市。战国时期,抚顺地区属燕国的辽东郡。汉朝时期设玄菟郡,治所即在抚顺。西晋时期的高句丽王国在抚顺的高尔山上建新城。初唐时期曾为安东都护府下辖的都督府治所在地。辽、金时期置贵德州统辖抚顺地区。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修筑抚顺城,抚顺得名于此,其意为“抚绥边疆,顺导夷民。”抚顺市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是满清王朝的发祥地,境内的赫图阿拉遗址即为后金政权的都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抚顺为直辖市。1954年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抚顺改为省辖市。
一、当(當)dā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运城,陕西之韩城,新疆之塔城,河南之卢氏,湖南之益阳,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或出自匈奴族。《姓氏考略》注引《邓艾祠碑》云:“匈奴官当户,或改为当氏。”
2、又云:“苻秦时宁戎有当姓,羌族。”此之当姓则出自羌族。
3、或以地为氏。《姓氏词典》据《太平图话姓氏综》云:“以州名为姓氏。唐代当州故治在今四川松潘县垒溪营西北。”
二、当(當)
当姓分布:内蒙古乌审旗、甘肃永昌、浙江萧山、台湾台北等地均有此姓。
当姓起源:
1、羌戎之姓。汉时匈奴官名有当户,或因官称为当氏。晋末前秦有当姓,为羌族。
2、唐时改北周所置覃州为当州,故治在今四川松潘境。当以州名为姓,见《姓苑》。
3、蒙古族姓。
当姓名人:
当煎,汉时人,见《汉书》。
郡望:嘉城。
当州
即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战国时期,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置湔氐道(今四川松潘),阿坝州始有建制。西汉时期置汶山郡。晋、隋时期袭旧制有所拓展。唐朝时期置当州,后时有兴废,演变频繁。宋朝时期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元朝时期为土司制度之始,明朝时期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清朝时期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四川小金)、靖化(今四川金川)六县及草地六十五部、二十个土司、十一个屯守备。民国二十四~二十五年(公元1935~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州境内转战停留达十六个月之久,创建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少数民族革命政权,阿坝州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最多的地区。长征途中,党中央先后在阿坝州召开了两河口、卓克基、芦花、沙窝、毛尔盖、巴西等十次政治局会议,这些会议确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等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重大战略方针。全州有九个县一百十四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1950年1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1953年撤茂县专区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03年茂县营盘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三星堆、古蜀文明和营盘山文化的内在联系正待历史学家进一步考证。
玄菟郡
即今辽宁省抚顺市。战国时期,抚顺地区属燕国的辽东郡。汉朝时期设玄菟郡,治所即在抚顺。西晋时期的高句丽王国在抚顺的高尔山上建新城。初唐时期曾为安东都护府下辖的都督府治所在地。辽、金时期置贵德州统辖抚顺地区。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修筑抚顺城,抚顺得名于此,其意为“抚绥边疆,顺导夷民。”抚顺市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是满清王朝的发祥地,境内的赫图阿拉遗址即为后金政权的都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抚顺为直辖市。1954年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抚顺改为省辖市。
一、当(當)dā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运城,陕西之韩城,新疆之塔城,河南之卢氏,湖南之益阳,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或出自匈奴族。《姓氏考略》注引《邓艾祠碑》云:“匈奴官当户,或改为当氏。”
2、又云:“苻秦时宁戎有当姓,羌族。”此之当姓则出自羌族。
3、或以地为氏。《姓氏词典》据《太平图话姓氏综》云:“以州名为姓氏。唐代当州故治在今四川松潘县垒溪营西北。”
二、当(當)
当姓分布:内蒙古乌审旗、甘肃永昌、浙江萧山、台湾台北等地均有此姓。
当姓起源:
1、羌戎之姓。汉时匈奴官名有当户,或因官称为当氏。晋末前秦有当姓,为羌族。
2、唐时改北周所置覃州为当州,故治在今四川松潘境。当以州名为姓,见《姓苑》。
3、蒙古族姓。
当姓名人:
当煎,汉时人,见《汉书》。
郡望:嘉城。
一、当(當)dā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运城,陕西之韩城,新疆之塔城,河南之卢氏,湖南之益阳,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或出自匈奴族。《姓氏考略》注引《邓艾祠碑》云:“匈奴官当户,或改为当氏。”
2、又云:“苻秦时宁戎有当姓,羌族。”此之当姓则出自羌族。
3、或以地为氏。《姓氏词典》据《太平图话姓氏综》云:“以州名为姓氏。唐代当州故治在今四川松潘县垒溪营西北。”
二、当(當)
当姓分布:内蒙古乌审旗、甘肃永昌、浙江萧山、台湾台北等地均有此姓。
当姓起源:
1、羌戎之姓。汉时匈奴官名有当户,或因官称为当氏。晋末前秦有当姓,为羌族。
2、唐时改北周所置覃州为当州,故治在今四川松潘境。当以州名为姓,见《姓苑》。
3、蒙古族姓。
当姓名人:
当煎,汉时人,见《汉书》。
郡望:嘉城。
当州
即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战国时期,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国置湔氐道(今四川松潘),阿坝州始有建制。西汉时期置汶山郡。晋、隋时期袭旧制有所拓展。唐朝时期置当州,后时有兴废,演变频繁。宋朝时期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元朝时期为土司制度之始,明朝时期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清朝时期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四川小金)、靖化(今四川金川)六县及草地六十五部、二十个土司、十一个屯守备。民国二十四~二十五年(公元1935~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州境内转战停留达十六个月之久,创建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少数民族革命政权,阿坝州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最多的地区。长征途中,党中央先后在阿坝州召开了两河口、卓克基、芦花、沙窝、毛尔盖、巴西等十次政治局会议,这些会议确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等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重大战略方针。全州有九个县一百十四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1950年1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1953年撤茂县专区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03年茂县营盘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三星堆、古蜀文明和营盘山文化的内在联系正待历史学家进一步考证。
玄菟郡
即今辽宁省抚顺市。战国时期,抚顺地区属燕国的辽东郡。汉朝时期设玄菟郡,治所即在抚顺。西晋时期的高句丽王国在抚顺的高尔山上建新城。初唐时期曾为安东都护府下辖的都督府治所在地。辽、金时期置贵德州统辖抚顺地区。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修筑抚顺城,抚顺得名于此,其意为“抚绥边疆,顺导夷民。”抚顺市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是满清王朝的发祥地,境内的赫图阿拉遗址即为后金政权的都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抚顺为直辖市。1954年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抚顺改为省辖市。
一、当(當)dā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临汾、运城,陕西之韩城,新疆之塔城,河南之卢氏,湖南之益阳,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或出自匈奴族。《姓氏考略》注引《邓艾祠碑》云:“匈奴官当户,或改为当氏。”
2、又云:“苻秦时宁戎有当姓,羌族。”此之当姓则出自羌族。
3、或以地为氏。《姓氏词典》据《太平图话姓氏综》云:“以州名为姓氏。唐代当州故治在今四川松潘县垒溪营西北。”
二、当(當)
当姓分布:内蒙古乌审旗、甘肃永昌、浙江萧山、台湾台北等地均有此姓。
当姓起源:
1、羌戎之姓。汉时匈奴官名有当户,或因官称为当氏。晋末前秦有当姓,为羌族。
2、唐时改北周所置覃州为当州,故治在今四川松潘境。当以州名为姓,见《姓苑》。
3、蒙古族姓。
当姓名人:
当煎,汉时人,见《汉书》。
郡望:嘉城。
其他姓氏